浩周:(生卒年待考),寿春人(今安徽寿县)。著名三国时期孙吴国将领。公元222年农历9月初,孙吴国主孙权派于禁的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去洛阳晋见曹魏帝曹丕,代他表达真心诚意,言辞极为谦卑恭敬。曹丕见到浩周后问:“孙权是不是可以信赖呢?”浩周认为孙权一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一定不会臣服。但曹丕却对浩周的话大感喜悦,认为是真知灼见,所以封孙权为“吴王”,再派浩周到吴国。浩周对孙权说:“陛下(曹丕)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京担任侍卫(人质),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孙权感动,涕泪交集,沾湿衣襟,而且指天发誓。可是,浩周返回首都洛阳后,孙权的儿子却没有来,只一味花言巧语,左推右拖。曹丕打算派高级咨询官辛毗、政府署执行官桓阶,前往吴国跟孙权盟誓,催促人质上道。孙权推辞,不肯接受。曹丕这才发现他上了孙权的圈套,大为愤怒,打算讨伐。刘晔说:“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促之间把他制伏。”曹丕不信。
农历9月末,曹丕命时驻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率军出洞口(今安徽和县长江渡口);时驻合肥(今安徽合肥)的大将军曹仁,***同率军出濡须(今安徽含山);上军大将军曹真、时驻宛城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包围南郡(今湖北江陵)。吴国建威将军吕范,率五个兵团及江防舰队,抵抗曹休;时驻公安(今湖北公安)的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增援南郡;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阻挡曹仁。
农历10月3日,曹魏帝曹丕指定首阳山(今河南偃师)东麓作为他死后坟墓所在,开始准备后事,一切从简,不埋藏金银玉石,一律用瓦器陶器。并下令把这项诏书保管在皇家祭庙,副本存政务署、皇家图书馆(秘书)、三府(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此时的吴王孙权因为扬越(今江西及浙江)一带蛮夷还没有完全征服,有心腹之忧,乃谦卑的上书曹丕,请求准许他改过自新,说:“如果我的罪行不蒙赦免,一定不容许我存在,我当呈献国土人民,投奔交州(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直到老死。”孙权又写信给浩周说:“打算代儿子孙登向皇家求婚。”又说:“只因孙登年纪还小,打算派孙卲、张昭,护送孙登同时入京。”曹丕报书说:“我跟阁下大义已定,岂愿劳师动众,远临长江、汉水?孙登早晨上道,我晚上便召回大军。”孙权拒绝,谈判决裂。孙权遂改年号黄武,沿长江布防。此举就是明确表明不奉正朔,不再使用曹魏帝国的年号。在年号制度之下,这就是独立宣言,吴王国出现。但因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国家名“吴”,史学家只好在国名上为他们加上花草,称孙权的“吴”为“东吴”以区别战国时代的吴国和小分裂时代的南吴。历史发展到此,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浩虚舟,唐代文学家,本姓郜,其先以避难改为浩氏。父聿,曾官隰州刺史。虚舟登长庆二年进士第,后复中宏辞科。长于赋颂。《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赋门》一卷。已佚。《全唐诗》卷四七二存其诗一首;《全唐文》卷六二四存其文九篇,内《为崔大夫贺破吐蕃作》为他人之作混入。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九、《通志·氏族略》。 浩斯:蒙古族,中***党员,1956年1月生,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室主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内蒙古文学研究会会员,内蒙古历史学会会员。198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曾就职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
1985年9月~1987年1月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1992年10月~12月赴蒙古国科学院访问学习。1998年9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讲授课程:《蒙古族文学史》、《中国古代史》、《蒙古文学专题》、《蒙语基础》、《汉语基础》、《翻译基础》。主要研究方向:蒙古族古代文学。主要研究论文:《〈蒙古秘史〉艺术形象的美学形式》、《蒙古族作家藏文创作研究》、《蒙古秘史研究的新进展》、《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尹湛纳希文学作品中汉藏文化的渗透》、《试述蒙古古代社会经济立法》、《蒙古民俗百科全书》、《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曾参编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二项。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二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青年科技成果优秀奖一项,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历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 浩然:(公元1932~今),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矿人(今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浩然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8年加入中国***产党。
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
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
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短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
1964年后,在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门从事创作。是中***十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化大革命思潮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粉碎“四人帮”后,出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出版了多种儿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