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解说词:
千年古邑、湘北名城——岳阳,襟湘江,面洞庭,蕴云山之宏秀,焕湖湘之灵光。岳阳,承载着中华古国的传统文明,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古往今来,络绎不绝的墨客骚人,为岳阳谱写了一曲延绵不绝的文明弦歌。
漫步岳阳楼,品诗赋风采,揽名楼神韵,盛忧乐情怀;徜徉君山岛,二妃殉情舜帝,柳毅传书龙女,演绎千年爱情神话。
屈原怀沙沉汨水,龙舟竞渡悼忠魂。汨罗江,蓝墨水的上游。屈子祠,诗祖歌吟犹在耳;任弼时故居,伟人足迹遍神州。
湘江尾,洞庭首,湘阴“远浦归帆”。左公祠,领略左宗棠扫灭洋人威风、收复新疆失地的名将神采。
平江,“红军摇篮”、“将军县”美名誉满华夏。杜甫墓,一代诗圣安然归依。幕阜、连云山脉,巍然耸峙、险峻奇绝,美景目不胜收。
临湘塔,长安古驿敬仰先民遗韵;五尖山,莽莽林海、滋滋石趣、潺潺水韵,自然造化鬼斧神工;六五0一,地下人防,工程浩大,更是今人奇观。
岳阳县,古巴陵,庞大的古代村落,六百年淳朴民风,“张谷英”天下第一村。华容道,品三国,曹操赤壁兵败,关羽义气遮云。西去君山,千亩团湖,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北临云溪,长炼、岳化、华能,化工之城奏响经济发展的铿锵音符。
虎踞龙盘大云山,潋滟烟波洞庭湖,曲径通幽华容道,先忧后乐岳阳楼……说不完岳阳神韵,道不尽岳阳风情。
你我***同的精神家园、亘古的人间仙境——岳阳。
岳阳楼导游解说词: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楼3层,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45米,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检阅大军的地方。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360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岳阳楼侧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怀甫亭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