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王维的作品有哪些

王维的作品有哪些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 王维画像

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 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 王维

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王维诗画(11张)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 王维塑像

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 王维

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王维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王维卒后不久,唐代宗因爱好文学,对宰相王缙说:“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王缙上奏说:“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于是将王维诗篇上奏。 王维

[1]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他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他与孟浩然同为“隐逸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爱慕他人诗文中的佳句,往往直接引入自己的诗文中,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文苑英华》集中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又是李嘉之佑诗句,故有人称“王维好取人嘉句”。唐代宗对王维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批答王缙进集表手敕》中说:“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经历先朝,名高希代,时论归美,诵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园弟子仍相沿唱王维绝句,足见其影响之深。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王维诗《少年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七言画谱》 。

编辑本段诗集内容及著名作品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王维像

[2]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诗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 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我酒过。 兴间略鸟缓,坐久落花多。 经转回银烛,林开散工可。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第歌。 从岐王在宴卫家山地应教 座客香貂满,宫娃绍使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富睛,飞泉绣产原。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同崔员外秋育寓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温彻,万井晤钟多。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绝河。 更渐衰朽质,南陌***鸣何。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帐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思。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难候门。 渔舟胶标浦,猪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进君。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传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座。 送友人前归 万里春应反,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范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菜衣。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一作火)断无烟。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