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月痕散文集

月痕散文集

文|诸神的恩宠

新疆真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和田枣、哈密瓜、大盘鸡,还有李娟。

李娟,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中国有无数个“李娟”, 但“阿勒泰的李娟”只有一个 。在中国散文界,“阿勒泰的李娟”可称得上是一块金字招牌。她从1999年开始写作,一口气出了七八本散文集,其中《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等多年来一直都是畅销书。李娟文笔清新,充满灵性,被读者誉为“阿勒泰的精灵”。那么,她的文章有多好呢?

朱天文说:“我在台北,我读到了李娟,真不可思议我同时就在李娟那唯一无二的新疆。”陈村说:“这样的文字是教不出的。”而李娟的伯乐刘亮程则说:“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

掐指一算,“认识”已李娟五年。五年里,几乎读遍她所有的书,还关注了她的微博和公众号,生怕错过她的一篇文章。作为李娟的铁杆粉丝,如果非要挑三个词来形容她的文字,我会选: 真诚、有趣、慈悲。

《九篇雪》是李娟的处女作,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3年。那时,李娟刚20出头,是阿尔泰深山里的一名小裁缝。16年过去,如今她已成为知名作家。去年8月初,她的最新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还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类)。

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笑得合不拢嘴,比发年终奖还开心。近十年来,李娟几乎拿遍了中国文坛的重要奖项,而我也深知,她今天的所有成就,都是她自己赤手空拳闯出来的。这些荣誉,于她而言都是应得的。为此,真想站起来为她鼓掌。

在我看来,李娟的散文成就已经超越文学范畴,进入了哲学之境。这么说,绝非夸张。总的来说, 李娟的散文有三大主题:生命、孤独、爱。 这些内容宏大而深刻,足以涵盖我们漫长的一生。

曾经的李娟

01荒野哲学: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渺小

上世纪70年代末,李娟出生在新疆。而她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乐至县。

李娟家有三口人:外婆、妈妈和李娟。外婆八十多岁高龄,善良、坚强,还有点小顽皮。她大半生都住在四川老家,因无人照料,一把年纪不得不跟随女儿(李娟的妈妈)来到新疆生活。

而李娟的妈妈呢,年轻时是新疆某建设兵团的农业技术员。兵团解体后,她成了社会闲散人员。为了赚钱养家,她带着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李娟,来到地广人稀的阿尔泰深山,开了一间流动的杂货铺(也是裁缝铺)。一家三口跟随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和牧民们做生意,赚辛苦钱。李娟的妈妈脑子活,手灵巧,肯吃苦,是全家的顶梁柱。

外婆、妈妈和哈萨克牧民,构成了李娟早期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九篇雪》里,那顶承载着外婆半生记忆的破草帽、妈妈在野地里看麻雀、牧民喝酒赖账等小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却让人眼眶泛红。

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异常艰辛。可贵的是,李娟的文字却并不悲情。她继承了外婆和妈妈的乐观性格,从不把吃苦当吃苦,反而以苦为乐, 能在微小的事物里,体悟出幸福之道 。一簇野花、几颗野草莓、甚至就连在河边洗衣服这等小事,都能成为李娟生活里的一道光,照亮她晦暗的少女时代。

《九篇雪》里,好几篇文章都与荒野有关。 荒野既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也是一种隐喻。隐喻什么呢?当然是渺茫得看不见未来的人生。

在《补鞋能补出来的幸福》里,有这么一幕:李娟一家边给哈萨克牧民修鞋,边畅想着未来。她们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动荡贫困的生活,过上城市人那种文明富裕的日子。外婆一心想回老家,而妈妈则想在城里买房子,并骑车周游全国。畅想完毕后,妈妈扭头对大家说,“为了这些目标,要好好干啊!”

喜欢畅想未来,说明对现状不满意。对现状越不满意,畅想才会越浓烈。这是生命和命运之间的角力。荒野是大自然的一角,在大自然面前,人永远渺小。然而再渺小,也可以有所作为。在荒野里生存,考验的不仅是各种硬技能,还有心理承受能力。 荒野里万籁寂静,这种绝对的安静,可以从精神上杀死人,也可以滋养人。

面对荒野,面对寂静,一个人能安然自若,这需要极大的定力。李娟做到了,而且没有一丝刻意。年轻的李娟,像一株蒲公英,风把她吹到哪里,她便在哪里生根发芽,不抱怨,不哀叹。这种随遇而安的豁达气质,渗透在她的每一篇文字中,有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抚慰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生命越是苍凉,人就越要热爱生活。这便是李娟的荒野哲学。

四五年前的李娟

02青春之殇:疼痛是生命的常态,谁都无法逃脱

21岁那年,李娟离开家乡,来到乌鲁木齐打工。那时的她,按她自己的话说“年轻莽撞”、“满脸青春痘”、“饭量特别大”。

而她打工的地方,也并非什么正经公司,而是一家黑作坊。 在《九篇雪》里,《像针尖》和《空手心》,记录了那段很不美好的经历。

作为黑作坊里的女工,李娟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每月工资却只有250元。更让人无语的是,老板娘为人吝啬而刻薄,偏偏李娟出活慢又吃得多,这样的员工,自然很不受老板娘待见。所以,老板娘时常会当众羞辱李娟,为了糊口,李娟从不和她争辩。

一次,老板娘家丢了两个煤气罐,她在背后逢人便说,是李娟偷了煤气罐。李娟没法和她翻脸,只好忍气吞声,干活倒比以前更卖力了。她就是要用行动证明给老板娘看:请看清楚,我不但没偷你家的煤气罐,而且我干得比别人都要好。

从那以后,李娟好像真的开窍了,干活效率提升不少,成了员工里的劳模。这下子,老板娘喜笑颜开,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让李娟受宠若惊。而此时,李娟已经打定主意要走了。老板娘得知后,推心置腹地和她长谈了一番,还想用煽情套路留住她,但李娟最后还是走了。要知道,当一个人心里已经清空时,是不可能再回头的。

看到这里,相信许多上班族都会感同身受。我们虽然不在黑作坊干活,但工作中所受的委屈,却和李娟的遭遇有相似之处。青春岁月里,谁没有被地位比你高、挣钱比你多的家伙侮辱过呢?那种钻心的痛,多年后也未必就能痊愈。

今天,一说到青春,人们总是会抛出许多溢美之词。 而真实的青春,并不一定美好。 疼痛感是青春的“必需品”,同时,它也能见证我们的成长。有句话说:一个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李娟的文字格局大,这是公认的。而这种大格局,正是源于那些年她吃过的苦、受过的辱之后的释然。

《九篇雪》序言中,李娟说,年轻时的自己 “中二”、“轻佻”、犹如“井底之蛙”。但她也承认,那时的自己无论跌倒多少次,都能毫不犹豫地爬起来,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那种义无反顾的勇气,令现在的自己钦佩、羡慕。

痛并快乐着,是成长的代价,谁都无法逃脱这一规律。 李娟把自己这种真实的生命状态,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也感同身受。真实,是李娟文字的最大魅力,而李娟能如此受读者喜爱,是正因为她的“真”。

今天的李娟

03人生来孤独,而爱是孤独的唯一解药

《九篇雪》里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李娟的个人感悟,内容天马行空,有下雪、羊群、星空、森林、暴雨等等。这些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孤独、迷茫和惶恐。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颠沛流离,也让人心也变得动荡不安。人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会不自觉地划分成两类。一类会变得越来越麻木,对生活渐渐失去热情;另一类会变得异常敏感,对于世界的一尘一沙都洞若观火。李娟属于后者。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又给了她远超常人的洞察力。

文字是生活的映现。 生活动荡,就连文字都透着飘零感。富蕴县、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乌鲁木齐……这些地方,都是李娟曾经的居住地,却没有一处可以称之为家。是的,她的家,是一间流动的杂货铺。

孤独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只要活着,就无法摆脱孤独。而 一个人能否接纳孤独,决定了他精神层次的高低。 无法接纳孤独的人,将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人一旦孤独久了,便爱上孤独。李娟,恰恰是孤独的受益者,孤独给了她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时光又将这颗心打磨得通透平和。在一次访谈中,李娟说,孤独是非常美妙的感觉,孤独带给她的是自由和享受。

表面越孤独,内心越绚烂。李娟的心里,始终装着爱。 而爱,是孤独的唯一解药 。外婆和妈妈给予了李娟爱和温暖,它们帮她撑过了最难熬的岁月,并成为她后来的创作之源。

李娟说,写作是自己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写作对她来说,像一扇扇门,带领她不断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李娟的散文里,处处潜藏着无声的对比:严酷的生活环境对比人顽强的生命力,鸡毛蒜皮的琐事对比广博的人文情怀,异域风情对比人性***通之处等。当然了,其中还夹杂着成长的孤独、青春的寂静、生命的苍凉和世界的壮美。

李娟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 既然人生终究无法摆脱孤独,那么不如停下来,静静地享受孤独。 孤独能剥离外在的喧嚣,让生命回归清净的本质。这时候,我们将更深刻地反思自我,反思生活。而这种反思,又会反哺我们的人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李娟笔迹

04生活是镜子,是哭是笑,由我们自己决定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根据地”:肖江洪是贵州,马金莲是宁夏,孙频是山西,而李娟就是新疆,具体来说,就是阿勒泰。虽然她现在不住在阿勒泰了,但阿勒泰仍是她的精神家园。

与其说李娟对阿勒泰怀有一种深情,不如说那是她对生活本身的深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力量, 静谧、温暖,悠远,直抵人心 ,令人难忘。

李娟说:“苦难是一种命运,不应该被赞美,也不应该被埋怨。”又说:“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 。”

是的,长大后,再当见识了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之后,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澄澈,不要被这世界改变。当苦难来临时,生活就是那面镜子,镜中人是哭是笑,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阿勒泰风光

读李娟五年,感受也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初读时,常常被她风趣幽默的文字逗得哈哈大笑;隔了两年再读时,竟有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感觉;现在重新读,感动之余,反而会释然。这样很好,说明我自己也在成长。

很感谢李娟五年来的“陪伴”,让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曾经的感动。合上李娟的书,突然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更没有什么是最差的。遵照本心生活,就是完美的人生。 当内心很安静时,一切皆为天籁。

作家秋微在《女少年》里说,她喜欢把有少年感的女孩,称为“女少年”。李娟就是这样的女少年,虽然她历经坎坷,但岁月在她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今天的李娟,走出了阿勒泰,走出了新疆,甚至走出了中国……然而,在我心中,她依然是荒野里那个迎风伫立的女少年。

谢谢你,阿勒泰的李娟。

李娟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