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李坑散文

李坑散文

婺源从安徽过继到江西后,依然一副徽州模样。

 几乎一夜之间,中国人疯狂地在地图上寻找婺源,拜倒在“中国最美的乡村”使人有些疑惑的称谓行。

 那年,我驱车赴杭州,特意绕道看看那传说中的婺源是否名符其实?

 原来“下乡”是一种幸福。

 婺源既不勾魂也不迷情,这是一方踏实而厚道的天地。我们找到了干净的天空、清香的田野、悦耳的水响和错落的古典。婺源的色彩使我们的黑眼珠变得斑斓:黄灿的油菜花,黑沉的龙尾砚,灰朴的墙头,红艳的荷包鲤,绿亮的婺茶,白嫩的江湾雪梨……。

 就风光而言,在温润的江南,婺源并不突显。最美的乡村里抢掠我们视线的在于它的建筑,陈年的徽派格调曾经也和风景一样平常,岁月流淌过后让它们变得如此稀缺,在珍贵中显现婺源的美丽,被人轻蔑过的乡村终于成为东方国土上的收藏。

 城市乃至县镇楼宇的主体模式不是东方的,婺源恢复了城市运动中被摧毁的记忆,梦境在现实的时空里站立,风雨击打的传统在遥距大都市的乡村成片地繁衍,并留存至今。我们的文化情感找到了回归,晓起、李坑、汪口、理坑、延村、清华等让我们的脸不羞愧,因为那里的屋舍也是我们古老种族的另一张脸。

 我们不可以没有祠堂,不可以没有小桥流水,不可以没有石桥街巷和灰砖黑瓦。

 于是恍然,油菜花并不是婺源的标志,徽派建筑也不是婺源独有,它的最美处正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

 我们确信前辈所遭遇的苦难,而婺源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他们在诗意的.空间里将生命安排得闲适而优雅。中国人吖吖学语时最早的精神营养是诗歌,所以往往以诗的标准作为审美法则。

 朴素才有大美,大美才有诗意。

 婺源吻和了东方的审美情趣,才招引艺术群体蜂拥而至,寻觅物欲时代下枯失的灵感。

 也让我们有理由挣脱都市的喧哗与盲从,做一个宁静的前朝人,下乡的幸福在于活在天籁吟咏的诗中。

 我们的歌声可以这样嘹亮,视野可以这样开阔,情感可以这样悠长而深情。

 前面的朱熹,后面的詹天佑,在离开家乡时,相必都是一步一回头。诗意酝酿的书香将他们熏染得深厚而睿智,文风清扫着凡俗恶习,留下了这块净土,注定盛产著作与出仕者。

 从书乡婺源出发,一边是吴地,一边是楚域,还会去更远的地方。但一直没有泯灭的读书之风所蕴养的道德情怀,使我们不至少走失。

 推开现代文明的窗口,遥望:婺源,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