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情感需要窠臼,思想需要附会,也许是李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太高远了,人们便把善良的心灵与聪明的智慧附会在名人李白身上,由此让故事中的思想和情感光芒万丈。

 1、仙人下凡

 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取李白字为“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2、李白赋李花

 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父亲高兴,觉得儿子会成为诗人,得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好名字。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

 春风送暖百花开,

 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

 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而出:

 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拍手叫好,儿子果然有诗才。越发欢喜,思忖: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一个白字,圣洁如雪。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3、铁杵磨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本博主注:这个故事是强加给李白的。李白只有聪明好学,绝无读书不用功之事)

 4、与乡绅对联

 不到10岁,李白名扬乡里。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胡姓乡绅招来一些人,考李白,出了一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很难对。

 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不服气,又指着墙上画(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出了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笑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的确脑满肠肥,众人观之哈哈大笑。胡乡绅满脸通红。酒席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见荷花池几只小鹅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向池塘中看了一眼,一只乌龟伸出头来,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5、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6、太白酒家

 流放被赦后的时日里,李白逗留的采石矶只有一家酒店。店主是鲁姓财主家鲁老板,是黑心老板。他看李白穷困潦倒,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时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鲁老板笑呵呵地对李白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的大酒壶呵!”李白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鲁老板满脸堆笑:“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李白一挥袖子:“别找了,下次再来!”

 见李白天天来喝酒,鲁老板就往白酒里兑水,李白喝出来了,也没说什么,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回到船上,喝一口才知是水……如今,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没有酒,就写不出诗,李白肝肠寸断。

 有一天,他在江岸徘徊,路过一间茅舍,见一位两鬓全白的老人家微笑,请他进屋。进门,老人跪拜:“感谢救命大恩人!”“我姓纪,老家幽州,那年遭灾荒,我和老伴带着孩子上山剥树皮。忽然大虎扑来,把老伴吃了,我和孩子吓得魂不附体。多亏先生正飞起一箭,连射两虎,我俩才死里逃生。”李白记起,扶老汉说:“算不了什么。”老汉说为了报恩,他一直在暗地里跟着李白,捕鱼,打柴。李白热泪盈眶,问:“孩子哩?”“在酒店里帮工。”老人从屋里抱出一大坛子酒,“来,仙人,请开怀大饮吧!”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这老头子包啦!”李白等不得老人拿菜,端起杯来一饮而尽,醉了,出门望江。眯着醉眼叫人拿笔,老人赶快递上笔墨纸张,李白遥望滚滚的大江,提笔挥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老人伸手捧起墨迹奔回茅屋贴在墙上。

 打那起,过路的,打柴的,捕鱼的,都想进来看看墙上的诗,有的抄,有的背,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还千里迢迢,专门来欣赏这首诗。“喝了我酿的酒,才写出这般好诗的呀!”

 老汉开起了酒店。从此,“太白酒家”问世了。

 鲁老板到江边拜访李白要诗,李白冲他摆摆手:“你家酒池太浅经不住我一口喝啊!”说罢把手一扬,叫船夫开船,只见竹篙一点,小船轻轻离开江岸,朝江心驶去了。

 不久,鲁家酒店关门了,而纪老汉的“太白酒家”生意,却一天旺似一天。

 一年后,老汉病故,李白有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7、桃花潭水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豪仕。

 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8、天宝初年

 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9、李太白醉草读蛮书

 明朝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载其事:

 渤海国特使朝见唐玄宗,带来羊皮书,众卿皆不识得。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对御座前将唐音译出,宣读如流。番书云:

 渤海国大可毒书达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丽,与俺国逼近,边兵屡屡侵犯吾界,想出自宫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来讲,可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与俺国,俺有好物事相送。大白山之芜,南海之昆布,栅城之鼓,扶件之鹿,郭颌之永,率宾之马,沃州之绵,循沦河之鲫,丸都之李,乐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若还不肯,俺起兵来厮杀,且看那家胜败!

 10、三首《清平调》: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唐玄宗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明白皇帝试他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唐玄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伺机报复。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再次云游四方。

 11、浪迹天涯

 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

 12、岂有此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想,没有酒喝,喝点醋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谜语,谜底是“何等好醋”,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醋店遇知音,李白高兴,与店家聊起来。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过头来,说: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县官一头雾水。李白解下毛驴骑上,扬长而去。

 李白在说:岂有此理!

 13、海上钓龟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龟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龟,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14、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于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15、捶碎黄鹤楼

 历代文人歌咏黄鹤楼的诗篇,最著名的当数唐朝崔颢那首七律《黄鹤楼》。因为有了这首诗,诗仙李白也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在《李太白全集》中找不到黄鹤楼。

 李白倒写过“捶碎黄鹤楼”的诗句,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于是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看做狂人。

 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不胫而走。宋代有个和尚戏作一偈:“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显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流放归来,心情何堪?捶碎黄鹤楼!

 16、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

 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

 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17、仙子仙逝

 时杨国忠已死,高力士亦远贬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归为大上皇,亦对肃宗称李白奇才。

 肃宗乃封李白为左拾遗,派郭子仪召见。

 李白叹宦海沉迷,不得逍遥自在,辞而不受,别了郭子仪,泛舟游侗庭岳阳,再过金陵,泊舟于千石江边。

 是夜,月明如昼。李自在江头畅饮,忽闻天际乐声味亮,渐近舟次,舟人都下闻,只有李白听得。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奋猛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施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舟人都惊倒,须臾苏醒。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明日将此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天子敕建李滴仙词于千石山上,春秋二祭。

 李白的唐诗故事

 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个性使他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据说,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写的诗《清平调》,使杨贵妃对他也心生忌恨。最后连唐玄宗也疏远他了。

 可是李白的个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他最向往的,还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又开始了漫游山水间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先后沦入乱军之手,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逃难途中,唐玄宗又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为江陵大都督,要永王招兵马抵抗叛军南下。

 那时李白正避乱隐居在庐山。永王东下经过浔阳,得知李白在此便派人请他参加自己的幕府。出于一片爱国心,李白立刻答应了,并一连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赞扬永王。

 可是唐肃宗并不信任永王,认为他出师东巡是割据江南,便调动兵力准备消灭永王。永王大怒,也发兵进攻。这样他便成了叛逆,将士们纷纷脱离,永王最终兵败自杀。李白也因“附逆”(附靠叛逆之臣)被判死刑。多亏郭子仪等人相救,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还没到夜郎,朝廷宣布大赦,李白得以返回四川。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当涂度过的,他的族叔李阳冰在那儿做县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诏拜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还没到,李白已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岁。至今当地还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纪念堂。李白现存的诗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些诗经过他的夸张的描绘,想象奇特的渲染,显得大气磅礴,出神入化。他还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生活、抨击黑暗政治的诗。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经过他的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使他的作品具有雄奇豪放的风格、瑰丽绚烂的色彩。他被认为是自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不少作品,如《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是很难用几句话来描述的,也许只有杜甫的两句诗最有概括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