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改变中国——即联合国为袁隆平颁发科学奖纪念日有感》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科学改变中国——即联合国为袁隆平颁发科学奖纪念日有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1987年的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对,22年前的今天联合国为袁隆爷爷平颁发科学奖。提到了袁隆平爷爷,我的心潮就难以平静!在西方,袁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因为这一水稻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解决了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世界世界性饥饿难题。
套用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再现了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79岁的袁隆平老人的科学品格。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袁隆平说过:搞科学研究,我想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你要怕失败,你就不要去搞研究。第二一个搞科研呢,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65年10月,当袁隆平写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的时候,由于论文和当时的经典学说相背离,学术界并不认同,有人甚至嘲讽他异想天开。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袁隆平总结他的科学研究,用八个字概括即: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他说:我在科学上,那我绝对是要一往直前的。我不怕失败,不怕难的,这里面我觉得我还有老骥伏枥的壮志的。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种认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从袁隆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得出,科学精神就是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善于倾听并尊重不同意见的精神。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我们只有树立科学精神,造福祖国、人类才能不断的进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同学,你的问题好想问的有点晚了(不过明年还能用) ,1987.11.3联合国为袁隆平颁发科学奖。但是希望你照样把分送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