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在上中学时读过,那时的课本早已没有了。最近我又买了鲁迅的散文集,重读这篇文章,让我有了想去看看鲁迅故里的念头。
昨天厂里停电,我便与厂里张厂一起去了。早上6点半从厂里出发,他开车上高速3个小时多后到达了绍兴。把车停在了鲁迅故里停车场,几步路进入了景区。
太阳似乎很卖力,初夏好像是进入盛夏了。景区前来旅游的大多数都是中学生,在旁边的一条小河里看到了传说中的乌篷船。
张厂笑着说:“原来乌篷船是这样的。”我说:“我也没见过,要不去乘乘。”他说:“不了,先去景点。”踏上被岁月磨光了的石板路,仿佛进入了民国时代。
三味书屋就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想进去参观,张厂在接听电话只有等他。三味书屋不要门票,只要凭身份证刷一刷就可以进入。这是我似乎没想到的,也第一次享受到了这样好的待遇,绍兴的做法值得各地的旅游部门的领导学习。
踏进三味书屋,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氛围。他当年读书的课堂大门开着,但用栏杆栏着,不能进入。
我只有在门外向里望,真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从百草门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的一样:
鲁迅先生当年读书的书桌就在墙边。我仿佛看到了他当年坐在座位上,一边读书一边在偷偷画图的样子,又好像听到了课堂里人声鼎沸的读书声。听旁边一位美女导游介绍,鲁迅本来的座位不在墙边上,由于别的学生经常出入后花圆影响他读书,所以他要求换到了东北角的位置。鲁迅在课桌的右下角刻有一个“早”字,是因为他曾因故迟到,受到过私塾老师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不迟到才刻的。
她又介绍了三味书屋“三味”的意思:
三 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读经味如稻粱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我和张厂听得似懂非懂,他理解为没有肉吃就读不好书,哈哈哈不去管他了。我的理解为,读书就好像吃到了粮食吃到了肉,尝到了世界上的山珍海味!
如此近距离品读三味书屋,我似乎望见了被称为中国脊梁的鲁迅先生从这里启蒙,而后经受社会人生的种种历练,成长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著作甚丰,是中华思想文化宝库里一枝独秀的曼陀罗华,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散文,都触及中国人思想灵魂深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