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荷花的散文,大多是托物言志,突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并以此自喻。李渔的《芙蕖》则不然,通篇分析荷花“实用”的一面,如花可供观赏;花和叶可产生凉气;莲籽与藕可供食用;枯叶可用来裹东西;最终肯定它可观的种植利益并予以赞扬。
由此可见,古代写荷花的散文更多地侧重于“立意”,而李渔的《芙蕖》侧重于“说明分析”,于是这个题材在李渔的笔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古代写荷花的散文,大多是托物言志,突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并以此自喻。李渔的《芙蕖》则不然,通篇分析荷花“实用”的一面,如花可供观赏;花和叶可产生凉气;莲籽与藕可供食用;枯叶可用来裹东西;最终肯定它可观的种植利益并予以赞扬。
由此可见,古代写荷花的散文更多地侧重于“立意”,而李渔的《芙蕖》侧重于“说明分析”,于是这个题材在李渔的笔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