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一些地方流传着一个风俗习惯,结婚的时候,女方父母及其他家人对挑选“男送客”很讲究,在我们这地方通常都叫“男送”,这是男女双方家庭成员第一次正规接触,尤其是女方的娘家人第一次登门,显得尤为重要,双方都很重视,不能稀里糊涂的。所以,女方都好好商量着选好一、二名“男送”,选好后,就提前通知本人,说哪天儿子结婚,请他当男送,以便准备好。到了结婚这天,“男送”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把新娘送到婆家。
“男送”的挑选大致有个讲究,一般挑选新娘的长辈、兄弟或叔伯兄弟,有时,自己家门上没有合适的人选,当不了“男送”,就在离得比较近的亲戚中选一、二人担当这个重要角色。过去挑选的“男送”都是仪表堂堂,能说会道,对男方的故意“刁难”善于应付,还要酒量大,能在婚宴的酒场上运用自如,避免酒量小应对不了,给女方丢了面子。如今选“男送”要求条件不是那么高了,可对“男送”的酒量更加重视了,总是挑来挑去,挑选出酒量大的当“男送”,这样才有底气。
这“男送”确实不好当,到了结婚这天才能“检验”出合格不合格来。大凡当过“男送”的'都知道,当陪送着新娘向婆家走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开始惴惴不安了,起初,就怕忘记什么事,忘说什么话,有什么失误,后来就怕酒喝多了失态,更怕喝醉了失礼。而在喝酒这件事上,男方想的与“男送”想的恰恰相反,都想方设法让“男送”喝多了、喝醉了,这样才能证明男方有能喝酒,会劝酒的。会陪“男送”,也就有了夸耀的资本和婚礼中的笑谈。因而,男方都挑选能喝酒、能说会道的陪着“男送”喝酒。
结婚这天,“男送”先是陪同新娘来到婆家,婆家按照贵客的礼数热情招待,上茶敬烟。“男送”则带着新娘父母的嘱托和交代,向新娘的公婆多说些谦逊友好之类的话,还要说,新娘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教育,什么都不会做,有些礼节也不懂,避免不了有些失礼的地方,也难免有些不会做的事情,还望您二老多多包涵,多对她教育,成亲了,就是实亲戚了,都是自己人了,她有些做不好的,直接对她说就行了。新娘的公婆也会友好地说,很好,很满意。一切都在热烈、欢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说过了这番话,再拉拉家常,就该安排入席了,过去大都把“男送”席安排在自己家里,现在大多都安排在酒店的主桌。
在农村的婚宴上,两个“男送”一般安排在东西两个桌对着坐,在城市里,“男送”一般安排在主桌的主客位置上,这就是今天酒席上的主角,“男送”入席后,男方陪“男送”的马上就落座了,婚礼“大戏”马上就开演了,这其实就是在礼貌语言掩护下的喝酒比赛,是“说”的比试,“酒”的较量,也是一攻一守,一般陪“男送”的是攻方,“男送”为守方,也有颠倒过来的。我就遇到过一次,“男送”酒量很大,处处紧逼着陪客喝酒,直到把陪客喝醉了,“男送”一点没事。不过,在大多婚宴上,都是陪客使出浑身解数,竭力劝酒,“男送”想尽办法找借口,尽力敷衍,推让着,开始尽量少喝,而不是不喝,到了后面,酒量尽量放一放,有时在酒桌上畅饮几次,既展示出“男送”的大酒量,又表现出大气、大度,往往会博得喝彩。否则,整个喝酒过程始终畏畏缩缩,也是不合格的“男送”,大多“男送”都是到了喜宴高潮时,就基本放开喝了,加之陪客的一劝,便酒兴大发,许多“男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失去了控制,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所以说,“男送”很难当,喝酒的分寸很难把握,喝少了被认为“小家子气”,喝多了就失态进而失礼,常常街坊邻里传为笑谈,有些“男送”经典的故事还会传到十里八乡,当“男送”不可小视,关乎着自己的形象。
“男送”还担当着“止壶”的权力,其实,就是其字面意义,停止喝酒的意思,等到喝的差不多了,两个“男送”一商量,或一使眼色,主“男送”就说:“好了吧,不喝了,准备上饭吧。”陪客再劝说着喝了这杯酒,喜宴就结束了。“男送”还会被邀请到家里坐坐,在农村就叫做吃第二道饭,这时候,又是男方亲人的一番劝酒,许多“男送”都是在这个时候经不住这么多人劝酒,招架不住,而喝多了。
“男送”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喜宴的主角和必须,好“男送”会被人们传为美谈,不称职的“男送”会被人们传为笑谈。“男送”的责任重啊,“男送”的角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