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走向。人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支配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走向。在这个意义上,人是自由的。
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坚定的价值观,不论世事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心里都是踏实的。放弃对价值观的主动权,在价值观上随大流,是对自己人生的最大的不负责任。
当然,这需要阅历和思考,并且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的时候,就知道你是对的,因而不会觉得坚持是难事。
国家和民族同样如此,价值观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价值观的博弈绝非小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取决于何种价值观成为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一种价值观真正成为了体制的灵魂和社会的***识,才可称作核心价值观。
我们在为人生制定目标时,有长期和短期之分。
长期目标着眼于人生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根据自己志趣和禀赋确定的一个努力方向,是寄托了自己理想的某一类事业。
短期目标则是根据实际情形确定要做的具体工作,它理应体现长期目标,是走向长期目标的一个步骤和环节,或者叫过程。
有时候,因为客观情势的限制和主观原因,你可能暂时偏离了这个方向,但你不要忘记你的长期目标,你要积聚能量,随时准备回到自己的路上来。
每个人都有一条命,一颗心。我们要把命照顾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要把命照顾好,就是要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经历这次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看似平凡的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千千万万个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在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和健康生活。
要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近半年的居家生活,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物质生活和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
平凡的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我们追求好的生活,就不要怕付出代价。
好的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的,正当和道德的。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
当一个人主张真性情时,有人会说,你成功了,当然可以这样,我们这样就会很惨。
问题是哪一个成功者不曾遇到挫折、困顿,甚至失败?
只有目标和雄心壮志是远远不够的。心中有真性情的人,不仅心中有目标,更不怕付出代价,因为别无选择。倘若一个人只想不行动,患得患失,谈什么真性情?
我们虽然有生存压力,却不能放弃精神目标。
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不主张盲目的清高。生存问题不解决,谈何清高?
但是,内心一定要清醒,要有自己的精神目标。有精神目标的人,在解决生存问题时即能保持一种内心力量,不致于被眼前的贫困压倒,也不致于被诱惑败坏。
当他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能及时地走上自己的人生追求之路,不再是为谋生而工作,而是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
一个人在世上生活,必须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一是应该要什么,二是能够要什么。有了这两条,内心就会宁静,行动就会从容。
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最适合于自己的性情和禀赋。这就是准确的自我认识。
相反,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也许永远焦躁和忙碌,这个也想,那个也要,到头来仍不满意。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满意。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做,也最能够做好的事情。
现实中,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此往往是不清楚的,这是一个逐渐清晰,逐步认识的过程。
我们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至少必须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人世间充满苦难和诱惑,它们都在干扰一个人走向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懂得排除障碍和抵御干扰。
事实上,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他就越接近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在充满苦难和诱惑的世界,保持好的心态,取决于价值观。
一个价值观正确而且坚定的人,他知道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重要的看得准、抓得住,对不重要的看得开、放得下,大事有主见,小事能超脱,心态自然会好。相反,倘若价值观错误或动摇,大事小事都纠结,身心疲惫,不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
你有一个生命和一个灵魂,它们是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全部家底,也是此生此世唯独属于你的宝贵财产。所以,照看好生命和灵魂,让它们有一个好的状态,是你的基本责任。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地位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在如何活的问题上,你必须自己做主。盲从舆论和随波逐流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成为你想成为的真正的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著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偶尔远行》,随感集《风中的纸屑》《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价值观》是收录在周国平的随感集《把心安顿好》里的一篇短文。
价值观决定你到底要什么。而要什么取决于你看重什么,你擅长什么。有的人注重名誉,有的人看重财富,有的人善于静心研究,有的人擅长社交,看自己怎么取舍。
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并非易事。因为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一个人唯有思考这些大问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从而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航海者根据天上的星座来辨别和确定航向。他永远不会知道那些星座的成分和构造。可是,如果他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就会迷失方向,不能解决具体的航行任务。
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用什么来衡量人类文明的水平?物质财富的制造和享用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真正的自由王国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也就是指精神的创造和享受。
然而,长期以来,财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光芒万丈的词汇,成了从ZF到个人所追求的第一目标。
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把2008年的金融海啸视为泛滥于当代世界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一个恶果。它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首先爆发,对于人类岂不是一个警示?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扰,以物质生活简单为条件。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把人性意义上的优秀当做第一目标,把成功当做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坦然面对不成功。
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决定人生的境界,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冲突也许导致暂时的争斗,但价值观的相悖会造成长久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