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求祝中文系朋友关于《报告文学》的问题!~~~感谢

求祝中文系朋友关于《报告文学》的问题!~~~感谢

30年代初,报告文学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活跃于文坛。1993年钱杏?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中国第一本明确冠以报告文学称谓的报告文学集。之后,报告文学创作更是风靡一时,日益繁荣,不少文学团体、出版机构相继出版了许多有质量的报告文学集。

报告文学,作为主要的文学样式,在抗战初期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表现。1937年4月,现实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义勇军》便是其中之一。作者泳吉运用翔实的史料,记述了战斗在东北大地上的抗日义勇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描写了杨靖宇、李红光、赵尚志等一大批义勇军将士的形象。同年5月,邹韬奋在生活书店出版报告文学集《萍踪忆语》,记叙了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美国的印象。

黎明书局于1938年3月出版夏衍的《血写的故事》。内收《战斗日志表的一页》、《血写的故事》、《上海还在战斗》等报告文学8篇及广播剧《“一二·八”的那一天》。同年,为进一步开展文艺通讯和文学活动,组织征文活动,精选部分文章结集为《上海一日》出版,梅益任主编。记录了上海军民的战斗和生活。

1939年5月,沪江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火网里》。内收丁玲的《冀村之夜》等报告文学作品17篇。上海新文艺出版社7月出丁玲等人撰写的《冀村之夜》,列《报告文学丛书》之一。内收丁玲的《冀村之夜》等报告文学21篇。

1940年2月上海杂志公司出有白朗的日记体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十四个》。作品生动地记述了以王礼锡为团长的作家战地访问团两个半月艰苦而有意义的行程。同年11月,沙汀长篇报告文学由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又名《我所见之H将军》、《记贺龙》,主要描写贺龙传奇式的斗争生活。

1941年,七月社出版曹白的报告文学集《呼吸》。上集《呼吸之计》记述八一三战事中上海难民的惨象和不屈的精神。下集《转战之什》记叙和抒写作者在江南游击区转战的经历和感受。

新流书店于1941年11月出版的《包身工》,是以夏衍的同名报告文学为书名的报告文学集。内收报告文学12篇,另有短篇小说1篇。夏衍的《包身工》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30年代中期中国黑暗现实,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与《包身工》同时出版的还有曹聚仁的通讯报告集《大江南线》(复兴出版社)。本书从1938年武汉会战前开始,一直写到太平洋战争前夜的战场实况、战时社会经济及政治动态等,具有较强的史料性。

1946年7月,现代出版社出丁玲的《报告文学选辑》,为《现代文丛》之一。内收《陕北杂记》、《突围》、《预庆》等3篇。刘白羽的通讯报告集《环行东北》,上海新华日报社出于同年9月。本书的出版,在政坛、文坛都有所震动,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使全国人民了解到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的东北真实情况。

人间书屋于1949年初出版的《陨落的星辰》,是由莫洛编的报告文学集。本书记载了136位作家、戏剧家、音乐家、自然科学家死难前后的简况。书中有关郁达夫、陆蠡、丘东平、王鲁彦、叶紫、萧红等作家的生活及死难的记述,是研究他们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1年11月,平明出版社出版萧乾的报告文学《土地回老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向世界介绍中国农村所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型作品。该书出版不久,便有英、俄两种文字的译本。

50年代初期的报告文学,题材相对集中,主要有两类,一是军事题材,一是以歌颂中国***产党、歌颂新中国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军事题材方面,有刘白羽的《朝鲜在战斗中前进》,1951年8月出版;张香山的《战斗着日子》,1952年1月出版;曾克的《挺进大别山》,1953年1月出版。歌颂方面,有汤洛的《毛主席万岁》,1951年10月出版;胡风的《和新人物在一起》,1952年7月出版;吴祖光的《艺术的花朵》,1955年3月出版。以上作品均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50年代中期以后,报告文学创作发展较快,不仅数量多,而且创作题材也有着较大的拓展。一批展示城市新面貌、新风尚,描写农村翻天覆地变化的作品相继问世。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2月、7月分别出版赵荣声的《在建设的日子里》、阿凤的《望鞍钢》。农村题材方面有徐开垒的《芝巷村的人们》,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于1956年8月;谢竞成的《望鞍钢》,文化出版社1956年12月出版;谷斯范的《沸腾的村庄》,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7月出版。

为纪念上海解放十周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特写报告选》(1949~1959上海十年文学选)和《上海解放十年》。前者由《上海十年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出版于1959年12月,后者由《上海解放十年》征文编辑委员会编,出版于1960年4月。

程树榛的《励精图治》、徐迟的《结晶》、唐海的《毋忘昨天》等都是在80年代初期较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品,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于1984年2月、8月、9月。1987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崛起的杭州湾》,是一部描写青年人工作、学习和爱情生活的图书,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编选。上海市建委等编选的《为了上海的明天》,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巨大变化,记叙了上海人民在为明天的奋斗中的种种事迹,该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12月。

1992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易庆瑶主编的《金都血案》。本书记载了战斗在帝国主义巡捕房和国民党警察局内的中***地下党组织,从建立组织至上海解放,前赴后继斗争了将近20年的光辉业绩。同年10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杭人唐云》,郑重著。本书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材料,用文学笔调,生动有趣地描绘了画家唐云的一生,可读性较强。

盛重庆主编的《超天英雄榜》,是一部反映参加“‘超天杯’93建设新上海十大明星”群众性评选活动的25位候选人事迹的报告文学集。《大桥颂》,是40余位作者深入南浦大桥建设第一线采访,不断为上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崭新的篇章。上海大桥工程指挥部等编。上述两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于1994年3月、7月。

1996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赵鑫珊和周玉明撰写的《莫扎特之魂》。本书记叙了神童莫扎特的许多趣事,描写了莫扎特音乐的美、深刻性和征服人们的秘诀所在,揭示了他的诸多作品与哲学、宗教、地理、建筑以及人生、爱情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