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汉语修辞的汉语修辞

汉语修辞的汉语修辞

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的为主,词以单音节的和双音节的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两个特点,一向被充分运用于修辞,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修辞”一词的三个含义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和修辞著作。 一般情况下,总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即: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语言单位的组合灵便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本是形容词,这里第一个“老”当动词用,第二第三个“老”当名词用。现代汉语中某些说法如“他铁了心了”,“母亲情词恳切的来信温暖了她被多次挫折冷透了的心”等等,都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描写景物,抒发感情,都有明显的特殊效果。“铁”原本是名词,“温暖”是形容词,“冷透” 是短语性的词,在这里所举的例句中都带了宾语,这正是汉语的特点提供的便利。

不仅实词,虚词也可以产生修辞效果。唐代韩愈的名句“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个句子里,可以只用第一个“而”,后面不再重复它,或者重复用三个“而”,二者使句子在节奏快慢,语调舒畅或迟滞等方面有差异,从而在听者或读者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响不同。韩愈用了后一种说法,使人感受到他当时的沉郁心情。现代汉语的某些虚词在有些场合也有修辞作用。比较:“你放心,我不会让他逃掉。”“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他逃掉的!”用不用“吧”和“的”表示不同的语气。

非常容易对偶

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通常称为对偶。并且很容易押韵。大量运用整齐押韵的语言结构是汉语修辞的特色之一。《诗经》、《楚辞》有大量整齐、对偶、押韵的句子,就连先秦诸子和史传的散文里也夹用了不少。从古及今,无论口头上还是书面上,无不大量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产生了一种全篇整齐、对偶押韵的文体──骈体文。启蒙的识字教材和阅读教材也大量使用。各行各业往往各有自己的一套口诀,都是整齐押韵的,如医药有“汤头”歌诀,珠算有“九九”歌诀,打拳练功的有拳诀,例如最普及的“八段锦”歌诀,等等。这些,至少有容易上口记诵的作用,有的还能起些概括性强,以至谐趣幽默的作用。许多谚语俗语,这后一种作用就非常显著。在封建社会,官府的公文书,通令告示,以及诉状判词之类,也大量运用。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苏区、解放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以及政府公告等等也常用,主要是为了易于记诵传播,对于识字不多的群众很有便利之处。在生活和各种实际工作中这样大量使用整齐、对偶、押韵的语言形式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是汉字特点提供的一种独特的实用性修辞手段,为别种语言社会中所少见(见修辞格)。

汉语里有很多四字成语

陆续出现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中绝大部分富于显著的修辞效果。从修辞的角度对汉语成语进行深入研究,是汉语修辞学中重要课题之一(见成语)。

除上述几个大的方面之外,运用汉字的特点还产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辞技法,如回文、顶针、谐音双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