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外面杏黄衣,
姐妹抱一起,
打开仔细看,
都是一瓣瓣。
黄 瓷 瓶 ,
口 儿 小 ,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二.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抗战期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三. 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
郭沫若先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积极从事抗日文艺活动。在此大背景下,写了这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四.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避易 陆离 忍俊不禁 盎然 丰腴 妙幻潜溢 垒
四.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阅读分析: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描写石榴特征?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2.写物往往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