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明先生的散文,发现他不但生活经验丰富,是成功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个成熟的散文家。他的文章抒发的大半是切身的经验与省悟,所以言之有物,而非空泛抒情。此外,文笔流利清畅,读来娓娓动人。笔下能有如此格局,堪称“儒商”。
——著名诗人:余光中
读书,明理,行事,为商,著文,谈心,文友李清明都有可观的建树,谨向他致以最好的祝愿。
——著名作家:王 蒙
一条汨罗江把李清明与我联系在一起——他是从那一片家园走出来的,我是朝那一块家园走进去的。我从他的文字里读出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关于河湾,关于柳林,关于鸡鸣狗吠,关于炊烟下苍老的乡亲,关于从那里走向现代都市的新一代人……读得心动之时,我真是很想结识他笔下的那些乡亲和战友,很想同他们乐在一起,忧在一起,甚至无聊胡闹在一起,把往日再过上一遍。我们的生活是沉重的,但又让人牵肠挂肚难舍难分。我们的生命是短促的,但又让人长忆延绵和悲怀无际。所谓文学,所谓文学之魂,就萌生在这难以平静的一刻吧。谢谢清明先生给我的感动。
——著名作家:韩少功
一个艺术家能够给人提供什么呢?他不是教师因而不能给人什么教导。他不是领袖所以未必能给人指引一条光明或安全的道路。他其实也不是灵魂工程师做不来总为别人以至自己脱胎换骨的事。他们是以正规角度看这世界而看腻了的人,并且天真地以为别人可能也不太耐烦,所以为公为私就去找些新鲜的角度看这世界。
我想,李清明的文字也在寻找这样的角度。
——著名作家 史铁生
这是一些闪烁着中国智慧的文字。
许多平常而深刻的道理,已经被我们时代完全遗忘了,比如对生活的感恩,孝敬,比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个时代所谓知识分子者言必拿来,成为习惯,已经造成这种知识,只有西方才有思想。似乎中国人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思考过“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到何处去”之类似的。我一直对二十世纪以降中国人的思想质量感到担忧,尤其在1966年的革命之后。但很多时候,偶尔看见普通人的文字,才发现中国思想并没有消失,而只是从习惯上以为它应该出现的地方转移了,转移到没有时间空谈、干着实事的普通人的文字中,他们业余时间偶尔记录下的想法,读起来却比知识分子的引经据典更有智慧。我说的是李清明的散文。
——著名诗人 于 坚
李清明身在商海,心怀哲思,对人生社会,均有独到感情,其文中许多警句妙语,可以大书高悬为座右铭。
——著名作家 莫 言
苦难、守望、惜福和感恩,很难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一些字眼集中出现。其实,又岂止是一本书,在这个道德退行的时代,这样的字眼,真的已经不生长在我们的心田。也许,我们在表达上的进步,远远走在了良知的前面。文学界常有清醒者呼吁回到常识。这些伟大字眼,也是一种常识,是一个文化的根基与底线。当上述这些字眼串连成线,互为因果朴素地呈现的时候,使我们在生存困境中感到一丝人性的温暖。
——著名作家 阿 来
一个人,工农兵学商五大行业全都亲身经历过,而且干一行精一行,行行均有所得,不容易。一个人,一个曾经当兵的,能在一项又一项完全陌生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也不容易。一个人,在从事繁忙的经营之余,在诸多事务性的、习惯性的、礼尚往来性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交往应酬之余,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心情和兴趣来写写文章,以抒发自己对人对事的感受,更不容易。当今世界可供人们耗去工作之余时间的活动太多太多了。舞文弄墨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它是一个人的心境,是一个人的格调,一个人的追求。
——著名作家 金敬迈
李清明从军、经商、作文,都做得风生水起,他是心气高的人,做什么,都想着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他像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自己认定的价值道路上竭力往前,把丑陋和污浊忘在身后。他的文字,也强调着美好和希望的力量。他说的道理很朴素,可是一结合他的人生经验,用他朴实的语言说出来,感觉就能入心,能被说动。写作有时就是重复人心世界里那些恒常的道理,重复得多了,道理就深入人心了。有理,道才不空虚啊。写作是说话,也未尝不是说道。
李清明是个写作之人,说道之人,他的方式,安妥了自己,启发着别人,也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著名作家:贾平凹
李清明的文字,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人生实践和人生行动的记录。他的思想心得不是空谈,面是来自行动中的体悟,因此才具有一种真实感人的力量。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正能感动我的,并非那些伟大的誓言,而是像李清明这样的人为这个世界所作出的具体、微小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没有停留在纸上夸夸其谈,更没有迷恋于制造空洞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承担起了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并以此表达他对生活和世界的挚爱。……他是一个将理想有效地转化成了行动的民间智者。
——著名评论家:谢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