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写一篇作文
司马光砸缸的启示
司马光砸缸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 皆知。我非常佩服司马光年纪虽小,但是 遇到紧急事情能够沉着应对、冷静思考。 有一个问题一直令我很惊讶,当年司 马光只有7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大 家在一起玩耍。然而,在遇到突发事件 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对于 一个阅历尚浅、乳臭未干的孩子来说,着 实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正常来讲,一 个小伙伴掉进一个比自身高很多的、大许 多的、装满了水的缸里,其他小伙伴会想 出怎样解决方法?一贯的想法也许就是大 声呼救、去找家里人帮忙,甚至有些孩子 只会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了。 和 其他的孩子不同,司马光立刻拿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水缸,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的举 动?答案只有一个:司马光跳出了某种固 定的思维局限,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 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往往就是 这样,顺应的思考模式,往往得不到解决 问题的最佳答案,而最好的解决方式,又 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惯性是自然界的 规律,事件的条件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引 导我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规律进行着。俗 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打破条件的束缚、跳出规律的限 制,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一切则显得更为可 贵。 某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在招聘 面试的时候,出了一道题: 你只身在 大雨中开车,这时,路边有三个人在大雨 中等公***汽车,一位是生命垂危,急待去 医院就诊的老人,一位是曾经救过你性命 的医生,最后一个是你的心上人。但是, 你的车上只能坐一个人,你期望谁能上车 呢? 有人说:应该让老人上车,因为 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身患重病, 理所应当成为救助的第一选择;有人说: 应当让医生上车,他是你的救命恩人,为 人要知恩图报;还有人说:应该让你的心 上人上车,因为,她是你今后一生的伴 侣。 最后,只有一个人被录取,他 的答案是:让医生开车带着老人去医院就 诊,而自己留下来在雨中陪着心上人等公 ***汽车。 顺应着他人的一种思考方 式,从而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一种惯性。 然而,转变看待问题的视野、改变审视问 题的角度、变换思考问题的方向,让思维 打破传统的枷锁、让思维冲破条件的桎 梏、让思维自由的在天空中遨游,迸发出 *** 的火花,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2. 司马光砸缸看图作文话说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消息在《大宋时报》刊登后,司马光就读的学堂变成了司马光学堂,司马光常去的那家汉堡店也变成了司马光汉堡店,司马光超市、司马光电脑、司马光汽车······就连皇上上朝时的龙袍也是司马光制衣坊定制的。一大帮人都把自己的孩子往司马光家里挤。专家声称:这样下去,英雄司马光会在一年内被人们活活折磨死!
正当举朝一片欢呼时,那口缸的主人有意见了,说:“我的缸可是如同和氏璧一般珍贵的古物!”于是向宋朝最高人民法院投诉。这消息一传开后,《大宋时报》又马上展开专题讨论:司马光砸缸,值吗?
一下子司马光从英雄人物变成了千夫所指,还要赔偿天文数字的银两,所幸他家殷实,但自此门前冷落鞍马稀。司马光倒也落得个清静,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知过了多少年,宋朝一考古学家发现那口被司马光砸的缸是赝品。
“啊?司马光,我就知道你是冤枉的!”《大宋时报》又率先澄清这一消息。于是,鲜花、掌声、闪光灯再度向司马光拥来,此时的司马光已是宠辱不惊,一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凛然向天笑”的大将风范。
经历了种种,司马光终成大器,有《资治通鉴》为证。另一桩秘密也由《大宋时报》独家专访浮现于世:当年的赔缸事件系司马光之父老司马一手操作,为的是让司马光不成为“仲永”第二!
闻之,举朝唏嘘······
3. 司马光砸缸扩写400左右字1,损坏东西当然要赔,司马光故意砸破人家的缸,人家当然不干。司马光不得不乖乖地照价赔偿。
2,要知道,这个地方非常缺水,主人费了好大劲儿才从数百里之外担来这么一缸水,结果被司马光放掉了,没说的,司马光只得为人家去担水。
3,缸里还养了几条非常名贵的金鱼,水没了,鱼就 *** 了。鱼的主人岂肯善罢甘休,因司马光家穷赔不起,便让人家一顿好打。
4,缸砸破后,缸里的小孩得救了,却被缸的断碴儿划破了胳膊,人家父母找上门来,要求司马光承担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他若不砸缸,人家小孩能被划伤吗?
5,司马光砸缸一举成名,招致一些未谙世事的孩子纷纷效仿,造成村子里许多缸被无端砸破,其中也包括司马光家的缸。
6,司马光砸缸救人引发其他旁观的小孩的忌妒心,都说他故意出风头,从此再没人愿意跟他来往。
7,司马光砸缸时遇上了一个人牵着一条狗散步,狗见司马光弯腰捡石头以为要砸它,吓得掉头就跑,主人猝不及防,被拴狗的绳子拉倒在地,脑袋正好撞在一个树桩上,当即头破血流。那人一边往医院跑一边回头说:“好你个司马光,你等着!”
4.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怎么写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
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