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泪目的散文

泪目的散文

很多人说,人活到一定年龄以后,就会对生死之事看淡。但我觉得,真正的看淡不只是不再畏惧,坦然接受一切变化,更应该是学会珍惜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离死别也总是要经历,谁都无法躲避,所以我们每次都会跟别人说节哀顺变,或者:逝者如斯,生者坚强。

这些道理谁都懂,可一旦真的落到自己身上却未必能如此豁达,这种切肤之痛我们谁都不想经历,却又不得不去经历,所以最好的态度就是珍惜眼前人,尽可能地陪伴,让对方或自己,少一些遗憾。

2020年12月20日,歌手郑秀文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和父亲的合影,说自己的父亲已经在上个月去世。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和弟弟一直都在默默地为父亲筹备丧礼,并且安慰母亲,照顾母亲。

她发文说: 自己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父亲的身影,被无情无尽的思念包裹着。尽管很不舍,但也无可奈何,父亲不再被病痛所折磨,可以安息了。

她还说,母亲比自己想象中更要坚强,失去了陪伴几十年的老伴儿,她也处在悲痛和不舍之中,却因为心怀信仰而无比坚强。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突然了,希望节哀。

是啊,生活当中的很多事都是很突然的,生活不会在我们做好准备的时候忽然给我们重重一击,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最应该做到就是稳住情绪。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郑秀文的那段话,我竟有一种泪目的冲动。虽然她在言语中并未流露太多崩溃和负面的情绪,但我还是被一种巨大的悲伤包裹着,一想到身边的亲人,将来有一天也会离开,我便觉得无比绝望,无处可藏。

但无论如何,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让自己恢复平静,与其为尚未发生的事情忧心,不如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这才是对于自己最好的成全。

想来的确无奈,人到中年,最痛苦的事无非就是失去双亲了吧。有句话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无论我们长到多少岁,只要有父母在身边,就可以像孩子一样生活着。父母在身后看着,他们的目光是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也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

可如果父母不在了,我们就失去这份心理上的依赖,我们不能再任性,而是要像曾经的父母一样,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如果说父母是我们躲雨的屋檐,那么父母走了,我们就要自己成为屋檐,为我们的孩子遮风挡雨。

郑秀文出生于1972年,今年48岁,曾几何时她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自1988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出道以后,全球的唱片总销量高达2500万张,且音乐作品获奖无数,被誉为华语乐坛跨世纪天后歌手。

郑秀文不仅在歌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影坛也有一席之地,她的多部影视剧都成了经典,比如:《盲探》《临时同居》《婚前合约》等。

很多人说,郑秀文是一代人的记忆,很多90后对于她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她代表着一个时代,同时也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

只是,时光对于我们从未手下留情过,到了2020年的今天,最大的90后已经年过三十了,而1972年出生的郑秀文也已经48岁。

面对父亲的去世,郑秀文纵然崩溃、难过、不舍,但依然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她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和状态,而后坦然接受,带着父亲的爱与祝愿继续同行。

也是她的态度警醒我们: 每个人都会有离开的那一天,面对这种离开,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深陷悲痛里走不出来,而是带着逝者的祝愿更好地往前。

只要心中有信仰,爱就不会熄灭,纵然阴阳相隔,依然可以彼此守望,就像郑秀文说道:父亲走了,但他的爱将与我同在,不熄不减。看着照片中的父亲,我带着微笑思念他,思念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拥有过彼此的幸福。

当我仰望天空,无限的繁星中,总觉得父亲也在当中。星星一闪一闪,就像父亲在向我眨眼,并告诉我:天家好美丽,女儿,你要好好生活,继续努力,继续进步。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杨绛先生所著的散文集《我们仨》,也一度因为读到其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去世的情节,而情不自已,潸然泪下。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其丈夫钱钟书享年88岁,也就是说,在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以后,有长达18年的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度过的,她撰写《我们仨》便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回忆一家三口的一生。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是这本书里最让人泪目的一句话,很难想象一个将近九十岁的老人,面对丈夫和女儿的相继去世,会承受多大的悲痛。

但一味沉在悲痛里并不是她的格局,虽然她后来也称,自己一度绝望,恨不得跟随他们一起去,但是后来,她还让自己走了出来。

她开始研究哲学,研究柏拉图的回忆录里的《裴多》,并坚信灵魂不灭的信念。

她觉得丈夫和女儿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她所做的每一件事,他们都在看着。她一个人带着三个人的梦想在活着,只有好好地活,尽可能地活得开心快乐,他们才会真的安心。

郑秀文说,自己要带着父亲的祝福继续努力,继续进步;杨绛说,自己一个人思念三个人并带着三个人的梦想生活。

她们无疑都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面对生离死别,尽可能地看开。或许,思念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一味悲痛,而是遂了他们的遗愿,更好地向前。

人到中年,最大的痛苦无非就是失去双亲,但这无法避免,早晚都要面对。如果可以我希望那一天晚点到来,希望我们在他们尚在之时,尽可能地给予多一些照顾,多一些陪伴,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少一些遗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