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棉花包裹的阳光抒情散文

棉花包裹的阳光抒情散文

在我的老家苏北棉区,棉花是乡亲们一年的盼头。是家中宴客的鱼肉、孩子们过年的新衣、开学的学费、儿子结婚的新房、女儿出门的嫁妆。所以,打小母亲就带着我在烈日下给棉花整枝掐花头,蹲坐在棉花地里拔秋草,在清晨的露水里捉棉铃虫。

 一直以来,我对棉花的愧疚,是因为我虽生在产棉区,但对棉花的植物属性并不是很了解。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刚起时青嫩嫩的,我曾与小伙伴们把它当着水果吃过,甜且清凉,里面的棉絮有点像山竹的肉,白且多汁。自然,为吃棉铃,没少挨父亲的骂。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秋天,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这就是那个年代我们赖于生存的棉花。

 棉花盛开时,棉田里一片雪白。我系着围腰跟在母亲的身后拾棉花,哪怕我拾过的棉花壳里有一点残白,母亲都会用手指捏出来,不肯放过。母亲把那残白称之为“眼屎”,我至今都觉得那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是我的诗歌都无法企及的。拾好的棉花放在芦苇编的`帘子上晒好了,就装到麻包里,等着花站一开磅就去卖。晒好的棉花,在夜里会透出一阵阵阳光的味道,我是闻着那味道长大的,所以,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挫折,都不曾心灰意冷过。

 卖棉花是乡亲们既期盼又畏惧的事,他们会在心里祈求菩萨显灵,能让自家的棉花卖个好价钱。那时候收花站的棉检员可吃香了,总有人拍着他们,送这送那,请吃请喝。棉农们从不去计算棉花高个一级半级的,多出的钱够不够支出请客的钱。在他们的意识里,棉花卖的价钱好,是他们家的棉花种得好,是荣誉。他们喜欢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中,说出一亩田的收成,哪怕只比别人家高上50元,也会憨笑。我父亲是个精明的人,他不止一次地帮三叔算过这笔帐。可三叔好面子,总是说那棉检员是三婶家的亲戚,就是不帮他卖棉花也是要请他吃饭的。

 霜降过后,棉铃就僵了。需要采回家,坐在太阳里剥。那黑色的棉铃壳加上霜水会把手浸黑,布满红色蚯蚓似的裂口。我曾写过一首诗,描述母亲剥棉花铃子的情景:《乡村的冬天是纯棉的》这是入冬以来难得的好天气/母亲跪在堂屋的水泥地上/腰间系着的蓝土布围腰/拖及膝下,阻着一些地上的寒气/温暖的阳光敞开母亲对襟的大棉袄/露出一件我穿过几年起了许多球的旧毛衣/一边剥着棉花铃子/一边用嘴叨下棉花上褐色的枝叶/满是裂口的手指缠着白色的胶布/才摘了两天的棉花铃子/就被霜水打得漆黑/人说十指连心/母亲用连心的疼痛/熟练地剥开霜水里泡过的棉桃/取出自己有些僵硬但依旧纯白的劳动/即便被棉桃戮出血来/也只是皱一下眉,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是入冬以来难得的好天气/我和母亲有说有笑地/把霜雪煎过的棉花/把霜雪煎过的日子/铺开在芦苇编的帘子上/因为有了任劳任怨的母亲/乡村的冬天就像是纯棉的/越晒越暖。

 记得去年冬天,妻子把家里的棉花褥子都给换上了羊毛被、羽绒被,我看了下说明,发现这些被子既不能洗、又不能曝晒,还那么贵,便有些不悦。妻子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落伍了。落伍就落伍吧,反正我还是喜欢棉被,喜欢棉被独有的阳光的味道。我背着妻子把旧棉胎送到街上的弹花铺,当弹花匠把我们家的旧棉胎弹得焕然一新,并且还网上一层久违的红绒线时,我的心里便有种抑制不住的温暖与幸福。这温暖与幸福源自苏北平原,源自记忆里永远无法忘怀的劳动,源自在那片土地上以种植棉花为生的乡亲——他们弯腰在棉花地里流下辛勤的汗水,最后消失在棉花盛开的雪野,但他们蕴涵在棉絮里朴素的爱,就像是乡村冬天的阳光,明亮而又温暖,仿佛棉花包裏的阳光,怎不叫人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