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好几本张大春的书,包括《认得几个字》、《四喜忧国》、《聆听父亲》。知道张大春是在一位剧作家的博客上,她很喜欢张大春,我很喜欢她。
张大春是济南人,所以读《聆听父亲》有种亲切感。虽然是聆听父亲,写的却是从道光年间起,张家六代人的乡愁与命运,济南张家“懋德堂”,是当地的显赫家族(读了此书才知道,张大春的二姑父是书法家欧阳中石);文中多次提到的堤口路、泺口、章丘、杨家等,也是我熟悉的地名儿。
这本书算是“口述家史”。1997年,张大春的父亲在浴室里摔倒,摔伤了一根比棉线还要细的神经,从此就再也没有爬起来。那年父亲76 岁,张大春40岁,他的儿子也即将出世,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给儿子。当时父亲对他说:“我大概是要死了。可也想不起要跟你交代什么,你说糟糕不糟糕?”
他聆听父亲,转身又在告诉孩子。以文字的方式。
这本书被归为小说类,其实应该算纪实散文,如果是纪实散文,读起来又起传奇的成分。张大春被誉为“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说他“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
张似乎擅长写长句子,而我对能够写长句子的作家的景仰有如涛涛江水呵呵。比如他写的“许多青春期订交的友谊会使人在年事稍长以后以互相交换陈旧回忆的方式抚慰人们各自在生命中遭遇的种种创伤或失落,所谓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我读了三遍才喘过气来。觉得这种作家真是鬼才。大陆已不多见。
张大春为病中的父亲洗澡,有一番细致的描述:“我继续拿莲蓬头冲洗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几近全秃的顶门、多皱褶且布满寿斑的脖颈和脸颊、长了颗腺瘤的肩膀、松皮垂软的胸部和腹部、残留着枣红色神经性疱疹斑痕的背脊……”
如此细腻的描写父亲的一个儿子,心里对父亲该是怎样的爱呐。
文字是一种传承。
文字是有力量的。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