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探究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所赋予白杨树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小白杨》引入

 2、解题“礼赞”的含义是什么?选择下列义项。

 A、表示高度的赞扬B、表示尊敬和赞美C、表示某种礼貌和风格

 3、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虬枝()

 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秀颀()桠枝()晕圈()

 2、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画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点名读画出语句,强调怀着赞美之情。

 3、文中反复赞美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应该怎样理解?

 三、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探究白杨树之“不平凡”

 要求:细读课文,找出你所感受到的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段落,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1、生长环境

 2、外部形态

 3、内在精神

 4、与楠木对比

 四、拓展迁移白杨树生长习性

 白杨树能在戈壁上生长,生命力强。喜光,不耐阴,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气候,但不耐湿热,南方栽培易病虫害,且主干弯曲常呈灌木状。耐贫的轻碱土,耐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但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

 总结:白杨树尤其适合西北土质

 出示几张景泰至白银路边的树木照片,如今西北地区的植被数量、面积都在逐渐减少,当下正值植树季节,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并鼓励身边的人们多植树,尤其是适合我们西北地区土质的白杨树,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建美好家园!

 五、布置作业

 积累字词,背诵第7段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丈夫”?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

 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

 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

 3、字数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14、白杨礼赞

 茅盾

 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

 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8.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1.象征

 2.排比、反问

 景美------------------形美----------------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旋律高亢优美的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屏幕投放“象征”: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学生交流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由此导入本文“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二、教学呈现

 1.谈一谈

 学生呈现并交流课下收集的背景资料。

 2.读一读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然后进行朗读交流。学生交流的句式为(投放大屏幕):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理一理:篇章结构。

 4.品一品:写法、语言(培养学生质疑、品读、揣摩的能力)。

 (1)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2)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3)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5)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此环节中,师生探究出:

 (1)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2)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义作铺垫。

 (3)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在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直说的方式改写本文,以便更好地理解象征的写法。)

 5.想一想:探究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章该如何写。

 6.练一练:以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任选其一为题,写百字以内的片段文,以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想

 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

 的白杨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

 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由此导入第7段。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4、讲解什么是象征

 幻灯片:

 象征是……

 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

 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幻灯片:

 绿色——长城——

 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幻灯片:

 《白桦林》歌词

 ……

 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盾

 象征

 树人

 北方农民哨兵

 上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