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母爱比天还宽,比地还厚;母爱是久经干旱后的一场甘霖;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母爱是失落时的一种倚靠;母爱是……
自上学以来,母亲每天都要比我早半个小时起来,为的是给我做早饭。小学时的我品学兼优,我为此成了母亲的骄傲,她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可自上初中以后我变了,变得很可怕,变得连我自己也不敢去相信那个打架、吸烟、喝酒、逃课的人竟是自己。我开始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昔日的自信早已杳如黄鹤。母亲对我的希望渐渐地破灭。一次次高兴的笑口常开,已变成了一次次伤心的泪流颊面,而我小时对母亲的孝顺,早已变成了今日的大喊大叫。有时我也不禁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自暴自弃?为什么要对母亲大喊大叫?自己为何会变成今日的这副模样?”可想完了都是“大势已去,晚矣! ”而终结。
面对我这样的儿子,母亲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她经常苦口婆心地对我说些鼓励的话。只要我能浪子回头,她会不惜一切代价。
为了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县上的几所中学都有我的足迹,但是最终也没能成功。她并没有死心,还是在努力地寻找。在一次看报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所私立寄宿学校。按照上面所写的电话号码反复询问之后,才和父亲商量把我转了过来。为的是能让我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找回昔日的自己。当然,这也是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了。
来兰州的那天,母亲到车站送我和父亲。
当踏上车门后回首的那一刻,我忽然发现母亲老了许多。昔日的容颜早已不见,现在的她,额头已添上了饱受沧桑的深深皱纹。那满头的乌黑秀发早已变得稀少,而且还添上了那么一点银色,不,不是一点,而是许多。
在汽车缓缓开启的那一刻,我看到母亲眼眶里转着的泪花,但它却最终也没有流出来。
我想大概母亲不想让我看到她流泪吧!
尽管她已在我面前流了许多次泪……但在母亲那双忧郁的眼睛里,我能看出她的心在流泪。
我跪在最后一排中间的那个位子上一直看着母亲,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因为我知道,离开这个生我养我的故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母亲。也许是一学期,也许是一学年,也许是更长的时间。
到兰州后,母亲给我打了电话。电话里母亲说父亲的身体欠佳,说她给我写信了,让我收到后给她回电话……她说这些话时,我能听到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没过几天,我便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当看完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久久未掉下来的泪水终于在那一刻如开闸的洪水般泻了下来。在那晶莹的泪水中,我仿佛又看见了她那双忧郁的眼睛。
期中考试结束后,母亲不远千里来看我。当她听说我还和以前一样时,那晶莹的泪水又一次在我面前流了下来……那天母亲只对我简单地说了一句“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你何时才能回头呢?”也许我真的应该浪子回头了。不为别的,就为了我的母亲。
父亲是个忠厚、老实人。父亲忠厚、老实到不但自己忠厚、老实,还将他的忠厚、老实遗传给他惟一的儿子我。
鲁迅先生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因此,父亲是无用的人,我也是无用的人。
父亲无用,但他在这世上平安地走过了九十年,没有受过特别的苦难,然后无疾而终,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已逾十年矣。一个旧社会过来的人,社会关系复杂,又身处文教界,他能明哲保身,平安渡过反右等历届政治运动,真还难为了他。父亲没有打成右派,这对我家算是一个最大的“贡献”。这也亏了父亲的忠厚、老实。当时的口号是“与人斗其乐无穷”,而与父亲这种过于老实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斗”的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乐”可言?
父亲教一辈子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但父亲似乎没见过什么“束修”;更未参加过什么“谢师宴”……他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教书匠,没见父亲有什么突出的才干与特长,惟一给我印象深的是人说他是当地的一本活字典,方圆几里地的人有不认得或不解的字都来找他,没见难住过他。
父亲是个没有半点脾气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生只发过一次脾气,而且是对我发的。我已不记得是回什么事了,当时我对他说了一句“你还是个人民教师呢!”这话刺疼了他,让他暴跳如雷,他激动得大声咆哮,而且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可见父亲还是蛮看重他那被母亲称为“千莫奈何莫讨米,万莫奈何莫教书”的工作的;也足见他的敬业精神。除此之外,父亲从没骂过我,连重话都没有讲过一句。当然,他也从没管教过我。他教育过那么多学生,却从来没教育过我,哪怕是一句要怎样,不要怎样的话都没有过。知子莫如父,父亲可能是觉得我不必教所以就不教。只能这样解释。
父亲奉献给家庭的就是每月20元钱,还是调资以后,原来一直是15元,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厘。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没给我买过一分钱零食,我连糖都没吃过他一颗。当然,他给我吃了比糖重要得多的东西,那就是一日三餐饭,是他养大了我。
如今的社会,“老实”一词是最不逗人喜欢与最为人所避讳的。说人老实是比骂人祖宗十三代的娘更让人伤心的。为什么?因为“老实”,非但是“无用”,简直是个“保”,老实就意味着被人欺。但细想,被人欺并不是老实人的原因,而是那些欺老实人的不老实的人的可鄙。
人生是多么地沉重。金钱、地位、名誉、得失……这些身外之物其实是套在人们颈上的枷锁。但人不能免俗,人情愿没完没了地追求这种沉重,也不愿获取离开它的轻松……只有我的父亲,他一辈子远离尘埃,他承受了“人生不能承受之轻”,可见他有他的所得。这是父亲“忠厚、老实”于生活的结果。这么说,忠厚老实是否体现了一种对人生的自信呢?
我喜欢忠厚、老实。我觉得它是真实的代名词。人到底是真实地到世上来走一回,还是虚假地走一回呢?当然是真实。感谢父亲,他遗传给了我一种其实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忠厚、老实。一是一、二是二。人生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又有什么含义呢?试问这世界如果都不老实,且一个比一个滑头又如何是好呢?让那些不老实的人去欺世盗名吧,到头来那只是一场闹剧,他们其实比老实人活得更窝囊。他们的灵魂哪能如父亲,像一棵无息的大树那么安宁、坚实地扎根于大地!
还有几天,便是父亲一百周年诞辰。他因是老实人,所以就只有我这么一个老实的儿子记着他。今天撰写此文,一为纪念父亲,为他百年作祭,也献给众多像父亲一样平凡的长眠于地下的老实人:你们虽已作古,但精神长存!呜呼,尚飨。“严父慈母”几千年的传统,可以说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慈爱的母亲,温柔可敬;严厉的父亲,远而避之。心中的父亲永远是一座不可融化的冰山,永远是一座不可移动的铁塔,因此,年幼的我便是在对父亲的敬畏和逃避中长大。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深知母爱的伟大,却不知父爱的深沉、磅礴。十几年来,我从未敢正视父亲一眼,父亲的脸庞我从未仔细看过一次。父亲的影子在我的心目中是模糊的。
小时侯每每听见其他的同学在班里说他们的父亲如何如何,我父亲怎么怎么的。在他们看来也许是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语,但我的心却事实很痛很痛。我恨我的父亲对我没有欢快的言语,没有鼓励的话语。有的只是那张令我模糊的脸庞,有的只是那种令我恐惧的目光,有的只是那些令我心痛的话语。于是,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在别人面前提起过我的父亲。父亲这个词对我来说太敏感又太陌生了。
人们常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当你迈过了这个门槛,对我们农家的孩子来说,那就是跳出了农门等待你的将是城市人的生活方式,等待你的将是美好舒适的生活。当我的这个人生转折到来的时候,我为之兴奋,我为之激动,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丝忧郁和不安。7月7日,我走进了考场,看着外面成群的家长,而我的父亲在我临走时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发挥你的最好水平,别紧张“。只此而已,我的鼻子一酸,泪水又流出来了,但我的心里又对我自己说:”坚强些,没有父母的等待,你照样能考出好的成绩来“。的确,很顺利的考完了,我心里挺满意的,我有十成的把握我能考上。
当成绩出来后,我呆了,我傻了,我和高考最底分数线差一分,我几乎要崩溃了。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当我告诉父亲时,他只是无奈的说了一声:“复读吧!”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升,但在父亲面前,我仍然是柔弱的,我不敢发怒,我没有说话,但我心中却在怨恨父亲的无能,怨恨父亲对我的不关心。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托人找关系,而我不可以,我抱怨。
在无奈之下,我去复读,可我心不在焉。几天后回家,看着桌子上一沓沓的演算纸,原来是各大院校的招生人数,父亲一一算出。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只有寄托与各大院校的招生人数能把自己的女儿包括于内。我好感动。后来听母亲对我说:“你爸不让我和你谈高考的事,你爸知道你心思多,压力大,怕你受不了。”我醒悟了,我一直错怪我的父亲,十几年来,一直一直。
后来,我接到了通知书 ,我计划独往,可父亲说啥也不放心,一个女孩家不安全。列车上的父亲我看清了,父亲那黑瘦的脸庞,深深的皱纹。是啊!不懂事的女儿,拖着父亲走了十几个春秋,耗尽了父亲的青春,父亲的力量,可还一直在抱怨。
送下我,临走的时候,我没有敢看父亲一眼,我怕看见父亲的脸庞,不是恐惧,而是不忍。但我还是忍不住,转过头我看清了父亲的身影,此时的父亲已不是那么高大,却是那么单薄。是啊!千斤担子压在父亲的身上,就算是巨人也会被压垮,何况父亲不是什么巨人呢?十几年的默默奉献,时至今日才被无知的女儿所读懂。我明白了,此时父亲一句叮咛的话语都凝望着无比的慈爱,每一道苍老的皱纹都浸透着何等的悲辛。
“天下最苦父母心”我们每个人都赞美母爱的伟大,可别忘了深沉的父爱,只不过父爱没有母爱那么细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