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求 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上半学期重点课文复习要领

求 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上半学期重点课文复习要领

八年级(下)语文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才美不外见 同“现 ” 显露 (2)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3)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受屈辱

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B )

A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3.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想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淹没人才的人。

表达作者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

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方面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也离不开伯乐的赏识

二《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好。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2)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3)无案牍之劳形 使 ``````劳累 (4)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3.课文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从交往人物不俗的角度写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了作者 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 的生活情趣。

4. 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主题,通常陋室不陋,结尾以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

5.仿写开头填空的一段话。

三《短文两篇》

(一)《活版》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火烧令坚 使 (2)一板已自布字 另外

(3) 更互用之 接替 (4)殊不粘污 一点儿也不

2.同字异义

(1)又为活版 发明 不以木为之者 刻

(2)持就火炀之 靠近 瞬息可就 完成

(3)则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 标签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活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 工作程序 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

4.翻译: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弊字,立即刻它,用火烧,一会儿就完成了

5.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

如打比方:“薄如钱唇”

例数字:“ 若印数十百千本”

(二)《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将文中内容填好。

2.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左右 (2)雕栏相望焉 相对

(3)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4)诎右臂支船 同“屈”弯曲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来暗示的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如有所语 矫首昂视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四《口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篌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将文中内容填好。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惊醒 (2)两股战战 大腿

(3)几欲先走 跑 (4)妇抚儿乳 喂奶

3. 选文按 时间设想 顺序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惊醒 , 入睡 , 起火

其中正面描写了表演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 宾客的反应 ,(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作用是 从侧面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

4.翻译: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妇人抚摸小儿给他喂奶,小儿含着乳头啼哭,妇人拍他轻声哼唱哄呀入睡

5试分析这三个场面中声音的特点。

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五《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本文是一篇 赠序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 勉励 称许 之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手自笔录 用笔 (2)先达德隆望尊 学术界的前辈

(3)不敢出一言以复 辩解 (4)卒获有所闻 终于

(5)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

3.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的享受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朝庭每天有米粮供应。父母每年给予冬夏的衣服

4、“嗜学”和“家贫”是一对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的?(用文中原话回答)选文第一段作者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他为什么“略无慕艳意”?(用原文回答)。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5.课文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作者自己求学的艰难?

一是幼时求学艰难,二是成年后求师艰难,三是学习条件艰苦

6.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者是格言、俗语来概括这种情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从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学习条件等方面来写的,请结合第二段谈谈在学习条件方面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与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行深山巨谷中 ”与“坐大厦之下而诵 ” “未尝稍降辞色”与 “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第二段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诗径》 和 《尚书》

9.第三段说写这篇序的目的,这就是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从行文上看,作者之所以写这篇序赠给马生不是轻率的,这当中有别人对他的称赞,即“__流辈甚称其贤______”;有“乡人子”这一层关系,还有自己对他的好印象,一是“___辞甚畅达 ”,二是“__言和而色夷”(摘用文中字词填空,后两空不超过6字)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11.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2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学的故事,并演变出很多成语,试举出两个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如祖狄“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总复习之现代文阅读(课外部分)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 方银官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来,海棠,月秀,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的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作者:蓝兮,选自《散文》)

1.本文的线索是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①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

②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

3.仙人掌花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根据原文回答。

形美:

神美:

4.文中能点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5.“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一句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文主要写的是仙人掌的金色花,可在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海棠、文竹、月季花?

7.读了本文,你从中悟到做人的什么道理?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宽容是一种爱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账方式。但是,我还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难,我是很难深入地研究下去这个定比定律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尽如水泥方砖铺就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平坦坦。不尽如人意、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去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内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作者:肖复兴)

8.选文以一首小诗开头,请你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9.选文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正反结合,逻辑严密。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所举的正面事例。

10“宽容是种爱”,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 ,加点词“这里”指的是 。

1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 。

1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1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等。

1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16.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17.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 。

18.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太阳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选自《小小说选刊》)

19.第一段中写到“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从全文来看,父亲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为什么?

20.文中有一个段落对父亲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请问: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1.文中有一个段落是关于柱子家乡的环境描写,请问: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2.文中有三次写到柱子流泪,请分别说出柱子流泪的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3.柱子为什么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生命的连接

女儿跑上了车厢,回头一挥手,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潇洒地走了。列车也开走了,眼前只剩下长长的铁轨,和女儿的母亲还挂在眼角的泪滴。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牵住了我们的心。

它也牵在女儿的心上么?

女儿长大了,终于要离开母亲了。昨晚,做娘的几乎絮叨了一夜,也不知第一次远出求学的女儿听进了多少。看到她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唉,毕竟是年轻人!(记不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否如此?)

五天以后,女儿来信了,看到邮戳,是她一到北京站就发出来的。信的开头她这样写道:在徐州车站,她一上了车厢,没有敢再回头,因为她不愿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连忙点了一枝烟,走到阳台上,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那晚,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信了。逝去的岁月中,也只有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这样写信。我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写作和读书,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女儿离自己很远很远,然而,我从未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