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2.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想借助今天的演讲告诉自己守着一份宁静又富丽的师魂,时间多么美好的事。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守住心灵的宁静”,我想借这一方讲台,讲讲我对师魂的理解,讲讲我身边的人和事。
曾经有人问我:“你们教师付出了那么多,却要守着一辈子的清贫,外加伤病累累,值得吗?”的确,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声名和地位,也没有悠闲自在、舒适和安逸,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疲备也许没有做过教师的人是难以理解的,我们不用去说什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等,你只要这么去想一下,一个班级,五六十人,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本难读的书,就这份沟通与管理就够我们受的了。
可是,在坐年高于我的长辈以及年龄相仿的同行们却用行动给了提问者最好的回答,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
每天7:30上班,可是有的老师已经在6:40就到了教室里,指导早读;每天下午6:30下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好象那是下课铃声一样,老师们还伏在案上,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批作业的批作业,辅导学生的辅导学生,……
老师办公桌上的教案本、日记本、作业本、辅导本、学习笔记本,如果堆积起来,不会比小山矮多少,而老师们的批改,却是丝毫也不马虎;课堂上,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老师们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晚上,又在备课,查资料,或和家长联系,一点也不觉得麻烦。他们没有回头想过今天一***工作了多少小时,是否需要休息了,只知道还有很多事等着去完成;他们也没有往前想过这样加倍地努力是否到头来却见不到成效,只知道目前的状况离学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还必须不断地努力……
是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作为教师,我们只能用廉价商品来装扮自己。我们也曾梦想拥有豪华轿车,堂皇居室,名牌时装,我们也曾为购房拮据而苦恼,也曾为灯红酒绿而不平。然而,“师心明如镜,岂能容纤尘?”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眸,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真心付出换来学生们真情的回报,谁还能够逃避,谁还能够怨天尤人,醉心于自己的私欲呢!
永远忘不了同办公室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她颈椎不好,每天都被颈椎疼痛困扰着,几乎每判十分钟作业就要抬起酸困的脖子按摩半天,经常是颈椎疼起来,一夜一夜睡不好觉,她曾很担心地告诉我:“我这个颈椎病啊,以前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可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医生说颈椎已经出现了裂缝,骨裂压迫神经,随时可能会瘫痪。”说着,眼圈都红了,我也急了,问她:“那还不赶快去治?”可她却这样说:“我扔不下学生呀,我得把他们都带出去啊,什么时候真瘫了,到时候再说吧。”这时的我无语,安静地看着她,真的读懂了无私奉献的真谛。
听另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我的孩子这两天连一句话都不和我说了。”我们都放下了手中的书奇怪地看着他,她继续说:“这几天教学任务太紧。早晨上班了孩子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家了又忙着准备教学,连和孩子玩的时间都没有,等腾出时间能和孩子说说话了,孩子却已满心怨恨,不想搭理我了,我这个家呀,全靠孩子他爸啦!”说完她用微颤的手端起了杯子遮住了她噙满泪水的眼睛。这是一位老师啊,在学生面前是怎样的坚强与威严,而此时却只能用泪水表达对丈夫和孩子的歉疚。
同事们带给我了太多的感动与不可思议,而这份感动与不可思议只有用师魂去诠释。我们虽然辛苦而清贫,但却没有一个人放弃过,依然坚守着精神家园。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亲爱的同事们,今天,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把一颗浮躁的心潜到平凡的本职工作的深处,才会找到精神家园,才会感到平凡的课堂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将良知固守,让信念闪光;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将真爱固守,让爱心远扬;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宁静,将自我固守,让成功——永驻!
3.校园环境与“静文化”
校园文化中需要一种“静文化”,因为只有静才能使人的心绪安静下来,使人的头脑处于清醒的中性状态,而只有一颗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在情绪激扬、头脑发热的时刻是分辨不出真伪和虚实的,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把自身情绪加入了进来,便只能的偏离事实的分析和判断;而理性的思考是最忌讳情绪的。所谓“静文化”,就是一种能使在这个组织环境中的人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的组织氛围。它包括这个组织内部的静文化,也指它在社会中保持的一种理性判断、冷静处理的关系。“学校静文化”顾名思义即是校园组织中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氛围。校园静文化,于内部与校园设施有着较大的关系。即学校里什么样的校园设施才能产生一种静文化呢?什么样的设施才能使老师、学生的思绪能冷静下来?这些校园设施应该怎样设计呢?首先,学校里需要广大的绿地。需要遍布校园的树林、草地、花园、湖泊、河流,要使整个校园处于绿茵的覆盖之下,要使整个大学处于这个安静幽美的环境之中,中间点缀些错落有致的楼房,楼房最后是古朴典雅的。使生活在这其间的每一个人都能抬头低眼都能看到这些自然景物,始终使他们的心态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总能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尤其是在工作疲惫或思绪苦闷的时候,在其间走走,就能使他们的压力缓解或思绪大开,说不定苦苦思绪的问题在这时豁然开朗起来。楼房绝不能多于绿地,这样会使校园变得狭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让人的思绪开阔不起来。校园是一个产生灵感和思想的地方,幽美的校园则会加速这种灵感和思想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世界著名的学校,无不是有着广阔的绿地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以为,概括起来,便是有助于静文化的形成。看来名校与绿地是有着一定关系的。其二、学校里需要宽松自由的制度规范。学校乃是社会的思想试验场和生产中心,无数的开创性的思想在这里产生形成并传播开去,要促使这里产生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科技就要保证生活在这里的人有一个宽松自由活动的制度空间。在这里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情都要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不干扰其个性的成长和发挥,在学术方面更允许绝对的自由,并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活动的空间。可以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书,可以睡在寝室了看书一两个月不去上课,可以在上课时间自由进出教室,等等。只要求在大学期间拿出一两件独创的学术成果,就可以取得学位,中间的监控过程可以全部取消。(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可以促使学生钻研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且会节省管理成本。)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多论。学校静文化也指要保持与社会的距离,即存于社会又超脱于社会。在整个社会中始终保持异常冷静的状态,使大学组织脱离政治狂热和社会情绪冲动的影响,这种使大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保持超然的中立状态才会使学校保持对社会情绪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理性分析,才能看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后实质的东西。这也就是我在上面坚决主张学校要求独立保持超然状态的重要原因,我并不是成心对反对某政党,而真是对事件本身作出的理性分析。我以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在嘈杂的社会中能做出冷静的思考,但绝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迷幻的现象中指出现象真伪,分析出现象的实质,始终作为社会情绪的“冷静器”,也只有这样学校这个组织的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永葆青春与活力。总结:以上分五个部分对学校组织的功能、价值和文化进行了,都以理性分析为基石,以逻辑推导来确立论文的结论。中间夹杂的细微个人的感情因素构不成推倒此文的科学性。其在逻辑上的论述不周还望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