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王安石和孟郊的资料,有谁知道?求求你,告诉我!

王安石和孟郊的资料,有谁知道?求求你,告诉我!

王安石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孟 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故居武康西郊(今清河桥村)。早年参加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

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次年赴长安应进士试,不中。九年再应试,又不中。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欣喜之情。十六年到洛阳参加锥选,出任漂阳县尉。任职期间,常乘驴带吏,遨游县南名胜投金漱、平陵城,放情山水,日落方归,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毅然辞官,奉母寓居常州。

元和元年(806),故相郑余庆为河南尹,荐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居洛阳立德坊。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友人张籍等私溢为贞曜先生。

郊为人耿介倔强,仕途失意,坚持操守,贫寒终身。其诗有盛名,人称苦 吟诗人。所作乐府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后人传诵。韩愈称他为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同代诗人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可见孟诗在诗坛上的影响。

北宋宋敏求编《孟东野诗集》10卷行世。南宋景定三年(1262)武康县令国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秦禾都题词作序,并用宋敏求本重版印行。

孟 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故居武康西郊(今清河桥村)。早年参加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

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次年赴长安应进士试,不中。九年再应试,又不中。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欣喜之情。十六年到洛阳参加锥选,出任漂阳县尉。任职期间,常乘驴带吏,遨游县南名胜投金漱、平陵城,放情山水,日落方归,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毅然辞官,奉母寓居常州。

元和元年(806),故相郑余庆为河南尹,荐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居洛阳立德坊。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友人张籍等私溢为贞曜先生。

郊为人耿介倔强,仕途失意,坚持操守,贫寒终身。其诗有盛名,人称苦 吟诗人。所作乐府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后人传诵。韩愈称他为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同代诗人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可见孟诗在诗坛上的影响。

北宋宋敏求编《孟东野诗集》10卷行世。南宋景定三年(1262)武康县令国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秦禾都题词作序,并用宋敏求本重版印行。

孟 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故居武康西郊(今清河桥村)。早年参加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

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次年赴长安应进士试,不中。九年再应试,又不中。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欣喜之情。十六年到洛阳参加锥选,出任漂阳县尉。任职期间,常乘驴带吏,遨游县南名胜投金漱、平陵城,放情山水,日落方归,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毅然辞官,奉母寓居常州。

元和元年(806),故相郑余庆为河南尹,荐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居洛阳立德坊。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友人张籍等私溢为贞曜先生。

郊为人耿介倔强,仕途失意,坚持操守,贫寒终身。其诗有盛名,人称苦 吟诗人。所作乐府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后人传诵。韩愈称他为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同代诗人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可见孟诗在诗坛上的影响。

北宋宋敏求编《孟东野诗集》10卷行世。南宋景定三年(1262)武康县令国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秦禾都题词作序,并用宋敏求本重版印行。

孟 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故居武康西郊(今清河桥村)。早年参加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

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次年赴长安应进士试,不中。九年再应试,又不中。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欣喜之情。十六年到洛阳参加锥选,出任漂阳县尉。任职期间,常乘驴带吏,遨游县南名胜投金漱、平陵城,放情山水,日落方归,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毅然辞官,奉母寓居常州。

元和元年(806),故相郑余庆为河南尹,荐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居洛阳立德坊。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友人张籍等私溢为贞曜先生。

郊为人耿介倔强,仕途失意,坚持操守,贫寒终身。其诗有盛名,人称苦 吟诗人。所作乐府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后人传诵。韩愈称他为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同代诗人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可见孟诗在诗坛上的影响。

北宋宋敏求编《孟东野诗集》10卷行世。南宋景定三年(1262)武康县令国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秦禾都题词作序,并用宋敏求本重版印行。

孟 郊(751~814),字东野,唐武康人,故居武康西郊(今清河桥村)。早年参加诗僧皎然在湖州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

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次年赴长安应进士试,不中。九年再应试,又不中。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士。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欣喜之情。十六年到洛阳参加锥选,出任漂阳县尉。任职期间,常乘驴带吏,遨游县南名胜投金漱、平陵城,放情山水,日落方归,公务多废。县令派假尉代职,分其半俸。二十年毅然辞官,奉母寓居常州。

元和元年(806),故相郑余庆为河南尹,荐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居洛阳立德坊。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荐其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十九日赴任,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友人张籍等私溢为贞曜先生。

郊为人耿介倔强,仕途失意,坚持操守,贫寒终身。其诗有盛名,人称苦 吟诗人。所作乐府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后人传诵。韩愈称他为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的优秀诗人。同代诗人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李肇《国史补》说:“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可见孟诗在诗坛上的影响。

北宋宋敏求编《孟东野诗集》10卷行世。南宋景定三年(1262)武康县令国材、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秦禾都题词作序,并用宋敏求本重版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