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

民国四大才女|石评梅

民国时期响誉文坛的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

这期中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在文坛与张爱玲、冰心等齐名。她虽只有短短26年的人生,却在中国文坛上留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石评梅与中国早期革命家高君宇的旷世之恋,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至今为人所颂。

高君宇是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五四运动”引领者。曾经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山西第一个党组织。当年受党的委托,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协助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工作。

石评梅生平

石评梅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的文学才女。

在短短的一生中,她的文学才华放射出令人瞩目的光辉。

民国11年,她写了话剧剧本《这是谁之罪》,剧本以深沉的笔触,号召“五四”运动以后的青年们,不要被旧的市俗文化所绑架,做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民国13年,她和陆晶清主编《妇女周刊》和《蔷薇周刊》,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奔波呐喊。

震惊中外的刘和珍“三一八”惨案后,石评梅在《血尸》《深夜絮语》文章中深切悼念友人,并悲愤沉痛地表示:“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民国16年,她在《无穷红艳烟尘里》一文中,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春天,写出 “阵阵的风沙里夹着的不是馨香,而是血腥”。

***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英勇就义后,她在《断头台畔》中悲壮地指出,烈士的“鲜血已沐浴了千万人的灵魂”。

她虽然活跃在北京文坛,却念念不忘家乡故土。在为思念父母而作的《我的中秋》《归来》,以及回忆童年生活的《红鬃马》《白云庵》《社戏》等文章,写就的都是一篇篇沁人心脾的力作。

石评梅不仅是文学才女,还是受“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精神影响的教育家。

她投身教育事业领域,虽时间短暂,却成就裴然。教学中,大力提倡女子教育,反对轻视女子的封建思想,关注妇女解放运动。

她主张“情育”教育,以真挚的感情去打动和引导新一代。

她倡导教育是人格的陶冶。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若不以自己的人格与学生接触,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因此她被学生誉为“母亲式的教员”。 这种教育理念在眼下也颇具现实意义。

她在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征途上,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中***早期著名活动家高君宇相识,并在革命与进步的事业中互生爱慕,相知相爱,从此忠贞不渝。

民国14年,高君宇英年早逝,她悲痛欲绝,将自己的照片与恋人合葬,并亲手题写了碑铭。

在悲伤了三年后,她终于陪她的君宇哥去了。民国17年,石评梅病故后,葬于陶然亭高君宇墓侧,实现了她“生前未能相依***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这是何等的生死相依的壮举!

石评梅以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

她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曾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誉。由邓颖超题签的《石评梅作品集》于1983年出版。依据小说《风流才女》改编的电视剧《评梅女士》于1990年问世,并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展现了石评梅短暂而耀眼的一生。

北京陶然亭公园,因为有这样一对生死契阔的有情人葬在这里而誉满京城,成为大家争先参观悼念的名胜场所。

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多次来到陶然亭公园凭吊“高石之墓”,向同行的人们讲述二人的爱情,及高君宇同志的革命事迹而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