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淮上古镇往流集的散文

淮上古镇往流集的散文

往流集是淮河上游重要古镇,现在的往流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固始县北26公里处的淮河岸边,处在两省(豫、皖)三县(固始、阜南、淮滨)交界地带,西距本省淮滨县城28公里,西北与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隔淮河相望,距阜南县城35公里,是沿淮两省三县交界地带的最大集镇,是自古以来淮河上游通往蚌埠、淮北等地水上运输的重要码头,也是淮河航道沿线的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同时也是淮河上游著名的鱼米之乡。

 往流集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便形成集市,繁盛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以前称“网篓集”,取意为天然渔场;后商贸大繁荣,先更名“往留集”,取意为往来商贾视此地商机无限、民风淳朴、风光秀丽,愿留此地永世居住,“往留”即“往来留居”;后更名“往流集”,取意商贾云集往来如流水。古往流风光秀丽、水乡风韵浓郁、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往流也取意“江河碧水往斯流,花鸟鱼柳歌风流”,有诗一首《忆往流》:

 巍巍古镇淮河边,

 商贸往来流水般,

 青石街道车马喧,

 夜市灯下人潮翻。

 该诗正是对古镇往流集繁华的诠释。

 往流集历史上繁盛时,各类建筑风格独特,各项设施完备齐全。当时建有东、西、南、北四个稍门,东稍门为龙门,南稍门为火门,北稍门为水门,西稍门为金门。过去迎娶新娘从东门入,殡葬出棺从南门出,婚嫁姑娘则出西门。

 在集内建有十一座庙宇和两座塔,分别为两山夹一庙、华佗庙、倒坐观音庙、迎水寺、龙王庙、牛王庙、文昌宫、火神庙、堂子庙、东会馆庙、关帝庙和南塔、北塔。十庙各有所用也各有其法事特色。祖居往流集乡贤文化名人赵承先先生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就对往流集的变革进行详实的记裁。曾赋诗一首《往流镇十庙》详叙此事。诗文如下:

 东门外边东会馆,楼上京戏四季演。

 西门左后迎水寺,娃娃山下把子赐。

 倒坐观音南门外,四月八日逢庙社。

 北门内左文昌宫,二月二日玩龙灯。

 十字街口关帝庙,门前一步三孔桥。

 北门外西火神庙,正月十六送灯朝。

 西后街南华佗庙,求药治病人常到。

 东门外北尼姑庵,香火旺盛庙田添。

 牛王庙在两塔间,送葬先往烧纸钱。

 龙王庙靠淮河边,求雨先把神像搬。

 当时的东会馆庙是山西晋商会馆,座落在东稍门外边,晋商在往流水陆两路生意做的很红火,欢喜之余经常性地请戏与民同乐。

 迎水寺在西稍门的左后方,为送子庙,方圆百里百姓求子上香香火不断。

 倒坐观音庙在南稍门外,观音面北背南倒坐正对淮河观水,保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淮河风平浪静,保淮河子民平安吉祥。

 文昌宫在北稍门内偏左位置,庙内供奉的文昌爷为战国时的一个大夫,传说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人科名最尊奉的神祗,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通令天下学校,建庙立祠,来祭祀文昌。又传说各方学子拜文昌爷后赴考方能高中。

 两山夹一庙在往流集东、西、南、北四街交叉处的十字街口,是建在两垛山墙中间空位上面的小庙,供奉的是关帝。每年在农历5月份百姓到庙前朝拜,乞求风调雨顺、消灾避难。传说5月13日关老爷磨大刀下雨润石头,5月15日,即三日后雨毕,既滋润了庄稼,又不会形成水灾,所以夹山庙香火特旺。

 在夹山庙前为一步三孔桥。“两山夹一庙,一步三孔桥”是往流集妇孺皆知也是传的最远、最神、现在又很少人知详情的典故。

 往流没有山,何来的“两山夹一庙”?什么样的三孔桥在一步间?实在令人难以理解,这个典故的神秘色彩很浓。据说:数百年前,往流集潘、刘两大户因一墙之地发生争执,官司打到京城,后经一朝中高官出面调解,两户各让出一墙之地,两垛山墙之间出现约60—70厘米的空隙,所以一名人出资在两户山墙之间的.上头修一座跨山墙小庙,以昭示后代“和为贵”。当初,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群众发生争执相约到“两山夹一庙”赌咒,理亏者则不敢去,故此庙神又是一尊无言的“法官”,其审案的律法是“天地良心”。此庙设计独特,造型异常神秘,上供关帝,关帝两边书有对联,上联:志在春秋功在汉,下联:心同日月一统天,横批:亘古一人。民间称“两山夹一庙”,“山”实为山墙的“山”,不是山峰的“山”;在夹山庙前几丈远为北街、东街、南街下水道交汇处,为方便行走又不影响往流古镇的整体外观,有地方知名人士出资,在此交汇点跨三个下水道上修三座小拱桥,三桥相距一尺左右,三桥上雕刻各种图案,成为风格各异的三座桥,三桥一步便可跨过,民间称“一步三孔桥”。“两山夹一庙”和“一步三孔桥”***为往流集标志性建筑,是往流古镇建筑风格的浓缩和精华,同时也是往流集民间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展现。

 火神庙在北稍门外偏西,供奉的是火神爷,火神爷保一方百姓炊火不断、益寿延年,每年正月十六百姓往庙里送灯朝拜人如潮涌。

 堂子庙在东稍门外偏北位子,是一个尼姑庵。此庙有大片庙地,庙里常拿庙地收益周济穷人,故而香火旺盛。

 华佗庙在西后街偏南位置,供奉的是神医华佗,寺庙僧侣也懂医术,百姓患病便到庙里求华佗保佑,同时也从庙里求得治病汤药,故而庙宇始终热闹非凡。

 两塔为南塔、北塔,分建在东稍门正南、正北各350米左右位置。

 牛王庙在两塔之间,在东稍门内南偏西位置,供奉的是牛王爷,牛王爷保百姓死后黄泉路上无阻挡,保死者转世投胎有个好去处,故而死人送葬前孝子贤孙先去牛王庙烧纸钱,庙里僧侣参与丧事作法也最多,寺庙香火自古旺盛。

 龙王庙也称大王庙,在西稍门外淮河边,龙王爷保淮河风平浪静,保沿淮子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传说旱天把龙王爷神像转一圈便有甘霖普降,百姓视该庙为平安、祥和、幸福、美满的依靠,定期到庙里进香。关帝庙在南稍门外稍偏西位置,供奉关帝爷,此庙关老爷专保风调雨顺,每逢下种之前百姓敬香上供,祈求甘霖普降。

 明清以后的数百年间,往流集因经济繁荣而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从正月开始一直到农历新年各种文艺活动接连登台。

 正月十六火神庙逢会,街上农副土特产品和外来的商品展销,百姓前往火神庙送各式彩灯,庙里请来戏班搭台唱戏与民同乐。

 二月二龙抬头,文昌宫逢会,街上逢会,宫内搭台唱戏,各方学子叩拜圣人,祈保金科高中。

 三月二十八日,往流集和本镇另一大集大寺集同时逢会,会期十天,此会为主题商会,商家齐出资,届时唱戏、玩灯、玩龙、踩高跷各类文艺活动齐上场,沿淮方圆几百里物质在此大集散,热闹空前。

 四月初八,倒座观音庙逢会,街上集散交流物质,庙里搭台唱戏举办法事,保一方平安。

 五月十三日两山夹一庙逢会(此庙神供在两山墙上,另外有庙院在平地),庙里蒸出各色、各样很有古典艺术价值的面馍撒向赶会百姓,百姓捡到馍不图品尝,只图保平安和娱乐。同时各类物质在集上大交流。

 七月三十日,帝藏王过寿逢会,也是唱戏、玩龙、玩灯、搞物质交流。此会原本百年一遇,即在农历闰七月的三十日才逢会,后改成只要哪年七月有三十便逢会。

 九月重阳,华佗庙逢会,街上物质交流,各方百姓到庙里烧香求药、送眼晴,祈求华佗爷给医者一付诊病救难的好眼晴,也祈求百姓一生无恶疾。

 十月开始,东会馆庙唱戏一直到除夕,百姓忙完生计便去东会馆听戏闲叙,生活悠然自得。

 往流集水陆运输繁忙,商业贸易繁荣,文化活动频繁,往来商贾如流水,这就要求往流的各方面的配套要跟得上,否则往来就留不住人,往流的繁华就只能是昙花一现。据现今在世耄耋老人中的文化人讲述,往流在民国至解放初期的服务配套堪称风格独具、应有尽有。往流集十字街口至两街是风味小吃一条街,该街有数十家特色小吃摊,往来客商泊船往流集码头可上岸尽情品尝。老人们现在能记得起来、说得出风味的有:郭发卖卤肉夹馍,姚大卖卤牛肉,叶半百卖卤肉、锅贴馍,梁德禄卖神仙饺子,张猪卖糟水汤圆,罗士秀卖绿豆丸子、油饧;谭付(现往流市民)妈卖麻圆、豌豆油饧;葛龙的(现往流市民)爷卖酥角子、萝卜窝,麦仁酵子麦仁糟,曹麻子卖各样荤素粽子,安徽人小魏卖粽子、糟水汤圆,范老绷卖牛肉包子(只赶夜市),张三卖卤鸡,杨闷子卖狗煲,姚良成卖怪味麻花、油条……

 原往流文化名人黄二老爷曾给姚良成写一副对联,上联:烟熏火燎门第,下联:捌棒拧劲人家。许多小吃在沿淮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郭发的卤肉夹馍、曹麻子的晕素粽子、麦仁酵子的麦仁糟、姚良成的怪味麻花和范老绷的牛肉包子都闻名于千里淮河航线。客商们在往流集品完小吃后可入饭店痛饮。往流集的饭店更是一家挨一家,一家比一家规模大,一家比一家味道美,各类饭店汇集了川、豫、鲁、越、京、浙各大菜系特色。比较知名的有:王连芬饭店,此店规模最大,可连开二十多桌客,可做各种风味菜,饭店老板也是首厨王连芬自编自书一幅对联贴在店门两边。上联:既来之则安之,何愁不饱餐一顿;下联:将生的变熟的,自然是五味调和,横联已无从查考。张得禄饭店做的是豫菜风味,陈明荣饭店是川菜风味,张老跃饭店是粤菜风味,胡家饭店是鲁菜风味。几十家饭店同时开桌可纳上千人用餐,商贾云集往流不仅生意好做赚大钱,而且永远嘴不馋。

 生意好、吃得好、玩得好还要身体好,往流集的医疗、保健设施也十分齐全。往流集有多家澡堂,较大的有两家。一是叶新武澡堂,二是杨耀如澡堂。各家澡堂内住宿、捶背、修脚、理发、治癣、接骨、品茶等功能齐全,身体上诸多小毛病,包括关节脱臼和皮肤病,都可在澡堂里给予妥当处理,可谓“入门时满面尘垢,出门时浑身轻松”(叶新武澡堂对联)。特别是叶新武澡堂有一眼大砖井,此井深不可测,传说与淮河下泉相连,该井泉水甘甜,用之洗浴则百病消除,用之沏茶饮之则延年益寿,故而高朋满座。往流集有十多家药店,比较出名的有:潘华山药店、刘焕然药店(西医)、潘六药店、仇氏膏药店、杨耀如药店、张胡子膏药店、余氏药店等,各大药店中西医皆有,均有名医坐诊,潘华山药店的潘老先生、余氏药店的余五先生都曾招来相当数量千里之外的患者前来求医。

 驰名淮上往流古镇,其繁荣景象非亲眼所见而不可形容,东西南北四条街各类商户数百家,逢集上市人口过万人,方圆几十里集市逢集均不和往流集在同一天,如果同一天其它集市就会冷市,几十里外甚至上百里外的群众都习惯上往流购物和销售产品,淮河码头每晚泊船数百家,靠岸后上集赶夜市消费,每天的夜市人潮翻滚,歌舞生平,热闹非凡,其景象仿佛让人步入了宋代的扬州运河边。畅谈古镇,令人心驰神往,回味古镇,让人信心百倍。

 往流古镇的繁荣与往流人的勤劳和聪慧分不开的,现代的往流人继承了优良的传统,在往流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往流的建设与发展一日千里。现街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达数二十多条,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服务设施齐全,街区常住人口达1.5万人,个体工商户达千户,逢集上市人流量超过3万人,吸纳力和辐射力都是长淮一绝,已成为临淮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中心集镇。往流人踌蹉满志、激情奔放,决心重塑往流古镇形象,决心再铸往流古镇、名镇辉煌。勤劳、聪慧和淳朴友善的往流人正敞开宽广的胸怀,诚邀天下宾朋,到往流古镇来发展、发财、寻梦、寻缘、兴业、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