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湘西的散文诗

湘西的散文诗

记得大学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里面有段话是这样说的:

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不由一笑,照沈老这么一说,我应该天生就会写小说,因为作为生在雪峰山脚下,童年在雪峰山度过的我,从广义上来说也是湘西妹伢。读着书里面的河呀大山啊寨子呀都觉得分外熟悉,以至于一口气将其读完。此时脑海里却浮现了一个人物,不是《边城》里对爱情无限憧憬的翠翠,而是电视剧《血色湘西》的穗穗。

? 最近因为疫情,闲着在家,家中长辈喜欢看抗日剧,《北平无战事》《我的娜塔莎》甚至《亮剑》等都翻出来重温,也许是感叹这些年芒果台的发展壮大,竟想到芒果台自制的这部电视剧。而刚刚看完最后一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 本剧前半截是家仇,后半截是国恨。前半部分儿女情长,后半部分名族大义。但不知怎的,我偏喜欢这前半部分,尤其是三怒和穗穗初见面。端午节,山清水秀的镇上栖凤桥,三怒站在桥下龙舟上,对走在桥上的穗穗一见倾情,当着大家伙面,就唱起了山歌,歌词如下:

大山斫柴不用刀,

大河挑水不用瓢。

 情姐不用郎开口,

 闪闪眼睛咧--动眉毛

 

 哎——

 姣妹你今年十五六,

 看见郎哥脸红红。

 有心过河亲一口,

 青岩河水咧--漫过头

哎——

 远看姣妹过岭口,

 两个奶子翘起抖。

 有心下岭摸一手,

 岭上天坑咧--挡哥路!

? 这山歌真撩人啊,以前一直欣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书生形象,但石三怒这么一个文盲,唱着这么几句骚气的山歌,内容还如此露骨直白,居然让人心动不已,更何况少不更事的穗穗,她羞红着脸,哭笑不得。之后他为穗穗跳河捞起了银锁。然后就是经典承诺"我要逮回那把牛角刀,亲手送给你!" 最后赢回了那把爱情的牛角刀送给了自己喜欢的女人,当然也得到了穗穗亲手缝制的荷包。我在想世上怎会有这么一个男人,心心念念,满嘴满心都是你,他会笑笑的对穗穗说,"讨你做婆娘咯~" 会绝食只为了"我要见穗穗!" ,会在五年之后,不断地波折之后,三怒仍然深情又痴痴的对穗穗说"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只能说这份爱太纯粹,所以弥足珍贵。

也许是剧中风景太美的缘故,亦或是那山那水过于灵性,这部戏总带着点诗意。有点湿漉漉的青山板路,粘着露水的青苔,山岚弥漫着乳白色的氤氲,古朴的木屋,山雀欢快的叫声,溪流,山林,还有竹排……我怀疑编剧和导演肯定是沈从文的忠实读者,否则怎会如此还原沈老笔下的散文诗,还有这充满仪式感的风俗人情,男女爱情,甚至那充满湘西味的方言(当然不是纯方言,否则怕是得请翻译,所以剧中保留了一些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如“扛把子”“脑壳”“逮起”等。)让我忍不住又想重读一遍沈老的书了。

后半段抗日,尤其结尾处处是泪点,瞿老师与日本大佐辩论大义,最后死在刀下;龙老太爷教重孙说“中国人”然后跳进天坑;以及漫山遍野竿子营英勇牺牲的父老乡亲们,包括那些勇敢孩子们……还有穗穗最爱的石三怒,她背着这浴血的爱人,一步步走着,远处是青山绿水,仿佛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说《战长沙》结尾家破人亡已经令人唏嘘不已,但好歹主人公胡湘湘至少与心上人白头到老,而穗穗呢,之前爱她的人那么多,但结局却像翠翠一样最终孑然一身。

物是人非事事休,好的抗战片就是如此,把一切美好毁灭给你看。告诉你战争何其残酷,和平何其来之不易,某些抗日神剧真得反省自己,当年抗日之苦难,如今竟拍成个笑话。想起曾经慰问那些抗战老兵,他们七八十岁,说起当初打仗,都是摇摇头,噙着泪水,说当时真苦啊!然后再想起这些年来关于叙利亚的报道,简直触目惊心。如同这部剧一样,最后漫山遍野的烈士们这才是当年抗日的真实写照,我们不要忘了,战争是一架绞肉机啊。

? 当然剧中也有一些拍得不好的地方,比如对石三怒刻画得太少,对“六进六出”的衡阳会战草草一句话带过等。但瑕不掩瑜,就好像本剧主人公穗穗扮演者白静,她现实中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香消玉殒,但依旧不能抹去她在这部剧中的贡献。

? 是的,感谢她给了我一个最美好的穗穗,一个敢爱敢恨,爱国爱家的湘西妹伢。就用《湘行散记》有一句无数文艺青年都喜欢的话结尾吧!“?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