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
1.***:***同。交:相互。 俱:全、都。
2.入:插入。 见:看得到。 将:将要、趋向。 乱:无规律的。
欲:快要。 竞:争相。
“入”“见”“将”“乱”“欲”“竞”几个词的运用,将峰之高,水之清,景物中的动作和声音等状态表露无遗。
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改写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同赞叹的,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披鳞挂甲、昂然挺立,好像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像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
不得不说——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
继续阅读
猿辅导语文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