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志摩来说,艺术即生活,因为两者的目的只有一个:美。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徐志摩的诗文抒情最为浓郁,例如这篇《济慈的夜莺》。
开篇即是“诗中有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歌》,与禽中有夜莺一样的神奇”,巧妙的比喻很容易引起读者对美的好奇。读者想要找到这美产生的原因,却不得所以然。看结构,平淡无奇;分析语词,他叙述如白话,娓娓道来;他的散文抒情如他的诗歌,情感的表达不会太过于直白。可就是这篇短文不同凡响,像一首迷人的歌,正如文中所说的,让人听完后,而它的“余韵却袅袅的永远在宇宙间回响着……”
读徐志摩的散文,不能去解释,也不要去字字句句的条分缕析。他的散文如他的诗一样,是许多美的意象的感受,是情绪的自如流淌,是心灵振颤的曲线。就像一般人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绝妙的句子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而读者在相同的情境下也难以创造出更好的诗句。
有很多文章往往是不可细说、不可分析的,只可去感受。济慈写《夜莺歌》时感到鲜花一朵朵长上了他的身,徐志摩感到济慈的“诗魂在林子的黑荫里闻着各种看不见的花草的香味,私下一一的猜测诉说,像是山涧平流入湖水时的尾声……”感觉是无声的交流,是寻找心灵的***振,是美的再造和延伸。
徐志摩崇尚高雅脱俗、冰清玉洁的美,如曼殊斐儿的仙姿灵态;他欣赏潇洒的美,如翩翩的雪花飞舞,如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他迷恋于大自然的美,如夜莺的歌般婉转悠扬,如山花烂漫;他沉醉于凄惋悲哀的美,如济慈的喋血呕歌,梦里的伤悲……
如同有某种预感,徐志摩在他不多的散文中多次写到那些早殇的天才。那是一种心灵的***同的鸣响,他对他们更是情有独钟。徐志摩英年早逝,但他的作品却将艺术的美永远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