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人们为自己的不善人际交往、偏爱独处而焦虑,似乎那些伶牙俐齿、八面玲珑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也常常在各种社群活动中,看到有些人用力过猛地想要融入人群、结识各色人脉。也见过太多闲下来就心乱如麻,就要呼朋唤友来填充时间空洞的人们……
曾经的我似乎也患上了独处焦虑症。但,这些年坚持徒步、阅读、写作、思考慢慢治愈了我的焦虑,同时,为我的内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我喜欢阅读人物传记。三生有幸,通过阅读,在时空交错中,我遇见了一些真正的大成就者。我发现,他们无一不是高质量的独处者。这些与自己的内心进行过深度对话的人,往往拥有了比常人更多地自由和更强的力量。我发现,所谓外向乐群和人脉是第一生产力已经被这个时代严重误读了。而那些真正遇见自己的人,才能见天地,见众生。
曼德拉,这个曾经被视为是世界上仅次于上帝的人,经历过近27年的囚禁岁月。在那些失去自由的时间,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寒冷多风的孤岛上,在4.5平方米的狭小囚室里,曼德拉开始了面壁近二十年图破壁的独处时光。苦役、幽禁,强化了他的意志力,也让他开始深度地探索自己、观察对手,并最终使他彻悟:当被压迫者戴着枷锁时,压迫者何尝不是戴着枷锁呢?解放意味着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双方同时放下枷锁。南非需要的既不是白人的暴政,也不是黑人的暴政,而是黑人白人平等和解的***同的家园,为此,我们必须从抵抗转向建设。
20多年后,他从罗本岛的囚室迈向了自由之路,他的智慧、宽容带来了南非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与自由。正是在那些幽禁的独处中,曼德拉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
乔布斯,这个改变世界的完美主义者。在他近乎偏执的追求科技与艺术极致之美的、充满创造力的一生中,有无数惊艳世界的炫酷时刻。但更多的却是排除干扰地和自己的心灵的独处,那便是作为禅修佛教徒的他的坐禅时光。那些静静地与自己独处的时光,慢慢地将他雕刻成了笃定的极简主义者。坐拥亿万财富,却始终过着最简朴的生活;遭遇事业低谷和绝症威逼,却专注于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将生命彻底燃烧。这种定力和远见,正是来自于那颗能够时时回归到“家园”的心。
反观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信息变多、思考变浅,随时干扰、永远在线。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内心的观照,没有和自己独处的能力,我们一定会被世风潮流所裹挟,被芜杂信息碎片化、甚至粉末化。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两个重要的关系,第一个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第二个是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是你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和自己相处,将决定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国平说,如果一个人不会交往是一种缺陷,那么,一个人不会独处,将是一个灾难。为什么独处如此重要呢?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深入的观察和探索,就根本谈不上自我价值和潜能的发现和挖掘,更无从谈及彻底的觉醒和真正的自由。
那么,独处究竟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遇见自己,迈上心智成熟之旅
与自己相处,你将不得不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没有光环、没有标签,没有伪装。这个自己可能很努力但却茫然无措;也可能有目标,却举步维艰;也可能拼尽全力,就要撑不下去了……这个自己可能很不堪、可能很天真、可能很脆弱……无论是哪一个自己,TA都是绝对真实的。当你与真实的自己狭路相逢时,你若不逃避,你将有机会成为自己的观察者,知心朋友。勇敢面对真实,勇于接受现实,是一个人迈向心智成熟的关键一步。这种相遇来的越早,你越有勇气面对,你就越有机会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如果你与真实的自己久别重逢,恭喜你:你和这个世界上你最重要的一个朋友见面了,好好珍惜TA,让你们成为诤友、良师、生死之交,籍此,你已正式地迈上了那条少有人的心智成熟之旅了。
二、认知自己,获得真正的价值感和力量感
一个人对别人的依赖程度越高,就越没有安全感。因为你无法掌控别人,更无法控制外部世界,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这一切只有在你深入自己的内心时才会发生。所以,荣格说“向外求的人,做着梦;向内求的人,醒着。”
善于独处的人真正明白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是自己灵魂的统帅。于是,向内求就替代了向外求。停止怨天尤人、停止自怨自艾,自动将焦点放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上,也就是自己的影响圈,这是一切奇迹发生的起点。
当你向内求索时,你会看到自己的独特性。你会看到你有优势,也有不足;有恐惧,也有勇气。当你正视自己的恐惧时,你的恐惧就不再威胁你;当你专注于自己优势时,你的劣势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当你允许自己和别人不同,允许自己不完美时,你便开始了对自己的真正的接纳,你也将获得真正的自我价值感。你越理解自己,就会越理解别人;你越接纳自己,就越能够接纳别人。因为别人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就如同你一样。于是你放弃了讨好,也放弃了掌控,当你放弃了从他人身上的获得力量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获得力量感。这种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你自己。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如果建立在名利之上,则名利消亡,价值感瓦解;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建立在重要他人身上,则重要他人离开,则价值感消亡。当一个人有了真正的自我价值感,TA会懂得自己的价值和自己拥有什么身外之物无关,也和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无关,即使被别人踩到泥里,TA也会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因为TA活给自己。真正自我价值感必然带来自尊、自爱和自律。
文革中,杨绛被下放到了五七干校,她被剃了光头、罚去打扫厕所、被众人孤立。她自制了简易发套,把自己收拾干净整洁,认认真真地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那种安静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经历了那么多的世事沧桑、世态炎凉,在丈夫和女儿先于她离开13年后,她顽强地活到95岁的天年,这是一股何等强大的生命力量啊!这种力量来自于一颗宁静自守的内心。
如何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呢?
一、 设定圆圈日——安安静静自我观照:
《当和尚遇到钻石》的作者,佛学博士,藏传佛教徒美国人麦克尔·罗奇格西潜心钻研佛法25年,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格西(佛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后来,他听从上师的指引,回到美国。禅坐中,他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他在高度家族垄断的、竞争激烈的钻石公司就职,从底层员工开始做到公司的高层。他和老板达成了双方必须严格遵守的协议,那就是每逢星期三,他非得休假不可。这就是他的“圆圈日”
所谓圆圈是一个完全静谧、完全集中专注的空间。在那里,他进入心的宁静,寻找人生和事业挑战的终极答案。圆圈日的目的在于打破惯例,利用一些时间思考“为什么”,而非“如何”。圆圈日也帮助他脱离日常工作的常轨与单一的心态,进入各种不同的方向和领域。
罗奇格西的“圆圈日”是否带给你了一些启发。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拥有这么一个空间和时间胶囊。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日子,努力保持静默,不接电话、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音乐,不看报纸、杂志、小说,暂时离开孩子、爱人,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呆着。也许,身心疲惫的你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次清空和重启。
二、晨起、午间或晚间的冥想
每天,我们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人流、车流包围着,被生存发展的压力挤压着,我们奔波着、忙碌着,极少有人能够去和自己的身体和内心单独相处。每天晚上临睡前或者早上起床前,我们可以静坐和冥想15-30分钟。静坐时,先关注身体,然后关注呼吸,最后集中于意念上,这会令我们日常涣散的意识收摄起来。静坐冥想,不仅仅令身体得到深度放松,也能令思维更具创造力、意识也将更加专注。
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有一句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有一位中国禅师在任何压力下都能处惊不变。有人问他:“您是怎样保持这种平静安详的?”他答道:“因为我从未离开过我坐禅的地方”。克里希那穆提说“真正的修行就是时刻安住在觉知的空间里”。宗教领袖戴维.麦凯说“每天人生最重大的战争都在灵魂深处的密室中进行。”这些不同时代的大觉悟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类似的洞见:为自己保留一段绝对的独处时光,保持身心的清明觉知,是如此的重要!
三、培养一项独自一人完成的运动或者兴趣爱好
村上春树,从32岁开始成为职业作家,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他开始了长跑,那种一个人静静地在悠悠天地间或疾走或奔跑的宁静,满足,喜悦,恐怕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出来。在这段独处的时光里,你可以什么都想,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随时掌控自己的速度、可以随时停止,或者加速,转向,在这个你处处都无法预测和掌控的世界里,这种美好的感觉,使你快速将身心收摄到当下。
找一个最适合你的运动,最好是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的运动,比如徒步、慢跑。或者培养一个爱好,譬如学画、练字,园艺、整理物品、制作美食……让自己沉浸其中,那么这段时间将成为你的禅修时间。这个过程中,你的心将会变得清澈安静。
四,阅读一些形而上的书籍,只讲意义和目的,不讲手段和技术
阅读一些谈论人生崇高意义、引人深思的书籍。它可以是一本散文集、或者诗歌集,也可以是一本哲学或者历史书籍,或者是一本宗教经卷,譬如《金刚经》、《圣经》,或任何诸如此类的书籍。但是,这些书籍必须阐扬人类生存的目的,而非生存的手段,或如何谋生。
与其交一些“有用”的人,不如读一些“无用”的书。阅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籍,对我们很重要。这些看上去毫无实际功用的书籍,恰恰带给我们在当下这个喧嚣不息的世界里弥足珍贵的的宁静和平和。那是另一种与自己独处的形式。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独处,都会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嘴角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独处的质量将决定你人生的质量。从今天开始,花点时间和自己好好相处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愿我们都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