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色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美感是什么?从积极方面说,我们已经明白,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我们已经见出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鸣,才见出美的形象,从消极方面说,我们已经明白美感一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我们已经知道,一般人把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
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形象属于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没有我就无由能见出他的形象。直觉属于我,却完全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没有物的话则直觉无从活动。
创造都有创造者,合作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产生的异象,河流所产生的异象不同,和癞蛤蟆所产生的印象更不同。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距离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美好理想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有距离但没有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超乎实用世界的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的创造,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的。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衣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种田人曾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园长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遭遇境遇。本来是很心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建议,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的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堪称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船,宇宙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之间,他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里去玩味它的美妙。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看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他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了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他的原来的腥味,辣味,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
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心。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古风的形象引起清风亮洁的类似联想。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枫,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移情于物。
超现实的美。
美就是所谓的超现实,意志对抗不了现实,那就去理想界造就理想的街道房屋来。把它表现在图画上,表现在雕刻上,表现在诗文上,于是结果有了所谓的美术作品。美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
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之后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越美好越害怕得到就是这个道理。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利用环境解决生活问题。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追求真理。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就“用”这个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
美感的态度是精神价值的流传,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因为具有美感态度。
无言之美。
如果画作和照相一样逼真,就没有美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言不尽意,留下思考的余地,意味深长。无言之美,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星辰大海、理想国,这简单的几个字,蕴含着无穷的意境。
口开着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拿美术作品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以及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美感和快感。
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种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了快感,腹肌是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了快感。
看到美女,产生美感,或不产生美感,你信上面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你觉得她可爱,想让她做你老婆,这是占有欲的表现,猥琐的表情,你的举动只是试用活动,而非没敢活动,看美女找老婆无异于为着饥而吃饭。
美感与联想 。
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他只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他们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
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他是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喜欢这个调子,因为他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
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映精神涣散而减少。
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历史的知识也非常重要,例如要了解曹子建的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他和甄后的关系。
常态美与艺术美。
“美”字有两种意义,第一种意义,美就是常态,例如背通常是直的,直背美于陀背。第二种意义,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通常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自然美就是常态美,所谓的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
人物都以常态为美。健全是人体的常态,耳聋,口吃,面麻。都不是常态,所以都使人觉得丑。山的常态是巍峨,所以巍峨最易显示山的美,水的常态是浩荡明媚,所以浩荡美媚是最易显水的美,同理花宜清香,月宜皎洁。春风宜温和,秋雨宜凄厉。
艺术不光只是在模仿自然。还需彰显某种精神价值。艺术不像哲学,他的生命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的美,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然后加以人情化。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创造和欣赏,都是要见出一种意境,造出一种形象,都要根据想象与情感。
艺术与游戏。
艺术不同哲学,它最忌抽象抽象的概念,在艺术家的脑里都要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才表现于作品。
文艺作品都必须具有完整性,它是周期性的,它的精彩就在这综合上面见出,而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和谐整一的,这种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
艺术因为有情感的综合,原来似散漫的意象可以变成不散漫,原来是重复的意象也可以变成不重复。
从历史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率变而为规范率,在由规范率变而为死板的形式。一种作风在出生时自身大半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后来闻风响应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有如东施学西施捧心,在彼美者在此反适增其丑。例如,格律将自然美变为规范美。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
游戏不带有社会性,儿童在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识要拿游戏来博得旁观者的同情和赞赏。游戏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
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需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艺术已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
艺术与生活。
人生是多方面而却相互和谐的整体,某部分是实用的活动,某部分是科学的活动,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动。
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艺术的精神价值反映在实际人生。没有实际人生做铺垫,艺术的理想精神价值也不会存在。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艺术是由生活做铺垫,创造是由模仿做铺垫,美感经验由物的形象直觉做铺垫。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过一次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平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在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
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的一切,也拿艺术的口味去评判它,合于艺术口味者毫毛可以变成泰山,不和艺术口味者泰山也可以变成毫毛。
耶稣教的神只是一般穷叫花子中的一个肯施舍的财主佬,一般哲学人心中的神是以宇宙为乐曲而要在这种乐曲之中见出和谐的音乐家。
艺术之模仿、欣赏和创造。
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模仿为创造做铺垫。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