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犁耙铹耧交响曲散文

犁耙铹耧交响曲散文

犂耙耢耧是过去农村老百姓的必备农具,是维系基本生活的利器,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影子,在庄稼把式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想起了犂耙耢耧,感到曾经是多么熟悉,也由此在脑海深处牵扯出犂耙耢耧的许多故事,我便开始深深的回忆和大胆的想象。犁,打开了农村通往幸福的大门;耙,除去了农村通往幸福之路的杂物;耢,抚平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沟壑;耧,播种了通往幸福之路的种子。犁耙耢耧在广阔的田野里奏响了和谐交响曲,让乡村百姓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犁的本义:用牛拉动带铲刀的工具,翻耕土地。据史料记载:我国春秋时代,就已用牛拉犁耕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乡村百姓仍用牛拉犁耕田。

让时光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清晨,乡人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耕田的犁耙、牛鞭,吃罢了早饭,扛起犁,赶着牛,走出家门,迎着东方初升的太阳,照在黑红的脸上,人与牛几乎迈着同样的步速,走向希望的田野,好一幅乡村农耕图。乡人间或吆喝一声路边贪吃的牛,慢慢地来到了田间地头上。

在地头上把犁耙一放,把牛拴下,先瞅量一会儿田地,到地里大略步量一下,选择好了地中心位置,就扎下犁,套上牛,蹲在地头先吃袋烟,就开始耕田了,犁翻起了土地,陡然起了变化,只见刚刚还是平整坚硬的土地,只一会儿工夫,就似翻起了一层挨一层黑魆魆的波浪,阳光普照,泛起一轮轮晶莹的亮光,就像无数的小星星在眨眼,翻耕后的土地,变成了柔软的松土,间歇时,顺手抓起一把松土,似乎还残留着地温,再放到鼻翼一闻,散发出深层土地里浓浓的芳香,这就是泥土的芳香,这才是真正深层的泥土,这就是犁与泥土演奏的杰作。

回忆起当年犁耕田来,我又想起了乡间流传的俗语:“冬天耕深,夏天耕平。”“地深翻,长得欢。”“深翻精耕。”“精耕细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都是乡村百姓在长期用犁耕田中揣摩出来的经验,凝聚着乡村百姓集体耕田智慧的结晶。

牛拉犁耕田总会给人带来某种灵感和想象的空间,一个个牛拉犁耕田的画面,构成了乡村耕田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面前的是在我国北方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女人或孩子们牵着牛,庄稼把式一手扶犁,一手扬鞭,犁耙左右摇晃,脚步亦步亦趋,时而发出吆喝牛的喊叫声、挥动鞭子的“啪、啪”声,响彻在辽阔的田野上空,不绝入耳,成为农村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演奏出钟情于这片土地的百姓欢乐的歌。

耙的本义: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工具。农村老百姓用耙齿粉碎坷垃,清除杂草,用耙身抚平土地。儿时的我,经常看到庄稼把式两脚雄健地踏在耙中间的两块木板上,两眼目视着前方的土地,双手扯着缰绳,左右把握着方向,身体微向后仰着掌握平衡。牛拉着耙,耙驮着人,人耙着地,伴随着轻快的节奏,行走在松软、博大的土地上,用稳健的'双脚勾画出了美妙的曲线,用今天的话说,是多么的浪漫和潇洒,我当时羡慕极了。庄稼把式们看到我那欣赏的眼光,就把我放到了耙上,让我着实体验了一回耙地的感受,我便学着农人“啊”地喊了一声,听到喊声,前面的两头牛便很听话似地拉起了耙,就开始耙地了,我也目视着前方的土地,身体自然地往后仰着,两手拉紧左右两边的缰绳,牛偏左我就往右拉,偏右我就往左拉,用缰绳把握方向定位,到了地头,“吁”的一声,牛便停止了脚步,我就吃力地将耙抬起,清理掉杂草,循环往复,几个来回下来,牛已被训得服服帖帖,配合的十分默契,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站在耙上耙地,真像运动健儿在汹涌澎湃的大海里站在帆船上的身姿,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耢的本义:用来平整地面和松土保墒。耢,是用荆条或棉槐条子编成的长方形农具,在我的老家,大多是用棉槐条子制成的,通常把荆条或棉槐条子放到水里,用石头压着浸泡,等沤到有了韧性不容易折断的时候,并且发出了特殊的味道,就把它捞上来,两人配合着,用手编着,用脚踩着,就像扭麻花一样地制成了耢。耢跟耙的作用差不多,一般是在耙过几遍地后,再耢一遍、两遍的,使土地更平整一些,它平整土地的作用比耙要好得多,起到了耙所起不到的作用。当年在农村,经常看到大人们前面赶着牛,身后背着耢,行走在田间小路上,到了田间耢地的时候,人要站在耢上,或蹲在耢上,有时嫌人的体重太重,就把耢上放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或者放上体重合适的孩子,掌握着耢地的平衡,感觉特别有情趣,记得儿时小伙伴们都是争抢着到耢上去过把瘾,既帮着大人们干了活,又潇洒地在耢上“走”一回,心存满足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地记得站在耢上的精神劲儿。

耧的本义:播种用的农具名。一般用毛驴子拉着开沟和播种。耧起源于哪个年代不得而知,据说在汉代就有。过去,经常在农村的饲养棚墙上挂着耧,它的造型别致,很漂亮,耧前面有两个耧杆,控制着拉耧的牲畜,现在记不清有两个还是三个耧腿了,中间都是空的,耧腿的下面都是尖的,用铁箍起来,为了能扎到地里去,耧腿和耧的扶手中间位置安着一个上大下小的耧斗,下面与耧腿相通,漏斗里有一个小插板,用来控制种子的流量,漏斗边上还栓了一个小铃铛。播种时,铃铛就敲打耧斗,发出清脆响亮、有节奏的吧嗒声,随着敲打,还能使种子均匀流下。在众多的农活中,播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活,通常是前面一个人牵着牲口,掌握着牲口的速度,庄稼把式在后面扶着耧把手,控制着牲畜的方向、播种数量、质量和播种的深浅,靠的是对耧“摆动”的幅度和力度大小的控制,这种情形很难把握,也很关键,因为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今年播种好不好,关乎明年庄稼收不收。父亲当年就是摇耧播种的庄稼把式,他是生产队里的会计,到了小麦播种的关键时候,就把他撤下来去播种,因为父亲细心,他能把种子播的均匀,深浅适度,现在还能回忆起父亲当年摇耧均匀、清脆的“吧嗒”声,声声敲心坎。

犁耙耢耧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时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老百姓,走过了多少艰苦的岁月。现在想来,它们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单一功用和匹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漫长的农村生活中无与伦比,不可替代,在老百姓心中得到了印证。从另一个角度讲,没有犁耙耢耧几千年的成功实践,也不可能产生出今天的现代化作业工具。所以说,我们在享受现代农业机械化作业带来喜悦的时候,切莫忘记,几千年来维系一代又一代百姓生命、生活的犁耙耢耧。应当说,犁耙耢耧是维系过去生活的必备工具,是创造现代生活的坚实基础.如今,随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农具的更新换代,犂耙耢耧已经成为历史,渐行渐远,但它们却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