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老家乡下过端午,那可是件相当隆重的事情,每年还老早的,就见母亲挎着个竹篓子去河对面的芦苇林里采摘苇叶了。到了端午的前两三天,母亲就开始张罗着煮粽叶、泡豆子、淘糯米、包粽子……好不忙碌。
每年包粽子。我们这帮馋嘴的娃娃们都会围在母亲身旁看热闹,不是给母亲帮忙排粽叶就是问这问那的,似乎马上就能吃到粽子一样。一般煮粽子都是在端午的前一夜,当母亲把一个个粽子细心的码放进锅里,然后才注入清水,最后还不忘用一块干净的鹅卵石压起来。这时候,我们总是围着灶台转圈圈,又是添柴又是拉风箱,当听见锅里煮粽子“咕嘟咕嘟”的声音时,满屋子里就会氤氲着粽子那浓浓的香味儿,这时候我们这些娃娃们可急坏了,不时地问母亲粽子煮熟了没有。每一次,母亲都会耐心的对我们解释:“你们别着急,锅里的粽子迟早都是你们的,煮粽子可急不得的,得小火慢慢煮,火太大了就会煮‘开花’的。这煮粽子呀,得煮过夜,第二天才能焖透……”在母亲的细心解释下,我每一年都是闻着香浓的粽香才会依依不舍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娃们家不待大人喊叫起床,就一骨碌爬起来,洗把脸后就急着揭开锅盖,捞几个熟透的粽子出来大快朵颐起来……端午节当天,母亲还总不忘给门楣上别把香艾和菖蒲;为我们这些孩子们每人用针线缝只香包;再分别给我们耳孔里涂点雄黄。说是涂了雄黄就不会有虫子类的浸入!
自打我步入社会,离开家人后,就很少再有机会感受到儿时那种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包粽子的浓浓氛围了。只是每年的端午节,即使我没机会在家里过节,母亲也会通过朋友将包好的粽子为我远路捎来。为了不让母亲受麻烦,我在电话里多次说过母亲:“妈,其实外面也有卖的粽子,您老人家以后就别操心我吃不到粽子了,大老远的',让别人捎一回多不容易啊!”“没事,我在家里包的粽子多实惠,外边卖的不仅价钱高,还小的可怜,哪有妈包的粽子实在?”母亲每次都在电话里对我一番解说。打工在外的许多年里,虽然不曾陪伴家人过端午,但每一年我都是在异乡里感受着母亲亲手为我包的粽子,一样能感受到那种母爱的味道。
虽然我每年也都吃过了母亲亲手包的粽子,但母亲还会特意储存一些粽叶,待我有机会回家时就又重新专门为我包一回粽子算是补偿。每年母亲都是不在端午节里为我包粽子,那种忙碌的气氛完全不比端午节里逊色多少。用母亲的话说,你回来了,我们包回粽子吃,也算是秃子跟着月亮沾光儿。每当在不是端午节的时日里吃回粽子,甚至还给人一种异样的新鲜感觉。我们全家人也都会快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