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泥土的芳香散文随笔

泥土的芳香散文随笔

掬一捧泥土,嗅着幽幽的芳香,想起来小时候流动在岁月里的泥土气息,蕴含在岁月里深深浅浅的故事,和青春少年被土芬芳熏染的情愫。

 题记

 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在泥土窝儿里摸爬滚打,呼吸着泥土的气息,生活在泥土上的村庄里,吃着泥土里长出来的粮食蔬菜,住着泥土建造的房子,用着泥土垒的锅灶,睡着泥土垒的床铺,脚下走的是泥土路,泥土一路陪伴我们长大,和泥土结下了浓浓深情。

 初春时节,空气中似雾非雾,飘飘袅袅,洋洋洒洒,如天空飘下来的薄薄白沙,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暖暖的阳光下悠悠飘荡,那种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是见不到的,大人们说那是蕴含在泥土里的阳气,春天的时候就会从地下升腾起来。

 每到这个时候,一场细雨绵绵,沉睡了一冬的冬小麦,如大梦初醒,伸伸懒腰,挣脱了泥土妈妈的怀抱,轻摇着小脑袋,贪婪地吸吮着晶莹的露珠,抖抖精神,开始返青,快速生长。村庄上的树木枝枝丫丫,随春风荡漾,轻轻摇拽着优美舞姿,长出嫩绿的萌芽。仿佛一夜之间,春姑娘给光秃秃的黑土地披上了绿装,一派生机盎然。

 一群群窝憋了一冬的孩子们,象野马一样,奔跑在泥土地上,嬉戏打闹,挖野菜,茅芽,薅蒲公英,累了躺在松软的泥土上,沐浴着温暖阳光,嗅着泥土泛起缕缕芳香,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抓一把泥土,和成泥巴,打泥丈,摔泥娃,那种幸福和快乐,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泥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勤劳的农民,辛苦的劳作在泥土上,泥土裹着汗水,重复着一年又一年播种,收获,在悠悠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暖花开之际,农民们把一车一车的农家肥拉到大田里,卸成一堆一堆的,劳动力们用铁锨均匀的撒开,饲养员们套上黄牛和梨子,一犁一犁的翻出黑黝黝的泥土,一块地犁完之后,套上铁齿大x,饲养员站在x上边,一手拽着牛缰绳,一手握着皮鞭,嘴里不停的咿咿喔喔的吆喝着黄牛,一会儿直着耙,一会儿斜着耙,一直耙到平如镜碎入面,那幽幽的泥土香味儿散发在空气中,让人陶醉。

 秋庄稼播种完毕,经过一夏天不停地除草,松土,浇灌,黑土地上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每一棵庄稼都凝聚着人们的汗水和希望。

 泥土是忠诚的,不会欺骗人,也不会撒谎,更不会辜负劳动者的希望,只要在泥土里撒下种子,它们高兴地钻进泥土里躺下,泥土无声无息,吸收着水分,孕育着嫩芽,过不了多久,就会长出来庄家苗子,在泥土的滋养和阳光照耀下,肆意地疯长。

 初夏时节,一望无际的麦田,轻风拂动,浪花翻滚,犹如金色的海洋,阵阵麦香沁人心扉;秋天,玉米一棵棵扛着棒槌粗的大棒子,甩着古铜色的胡子,露出金黄色的大牙,是那么的英姿飒爽;一片片火红火红的红高粱,像戴着一顶顶红珠帽儿的姑娘,亭亭玉立,红着半边天;油嫩碧绿的芝麻,开着粉白色的喇叭花,一节更比一节高,四溢飘散的醉人的花香,令人陶醉;一团团的棉花,像天上的白云散落人间,秋风一吹,白浪翻滚,人们有了穿衣的保障;紫红色的红薯,谷堆堆的顶着绿色的秧子,暴出地面,啃上一口,又脆又甜。

 泥土给辛勤耕耘的人们,送来丰收的喜悦,向人们奉献出丰硕的收成,农民一个个喜在眉梢,那种喜悦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呀!

 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寸黄土一寸金,哪怕是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垦一小片儿荒地,撒上蔬菜种子,定会收到绿油油的菜香,栽上一棵小树,要不了三年五载,即成栋梁之材。

 生活在泥土的世界里,农民们就地取材,利用泥土给自己建造遮风避雨的家园,把泥土地铲平,浇上水,用两头牛拉着大石磙,一遍遍的把土地轧瓷实,隔成小长方形,然后用专门犁土坯的犁子,犁子下边是一个三十公分的厚钢片儿,套上四头大黄牛,两个人用力按着犁子把手儿,老黄牛吃力的.拉着犁子,艰难地行走,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汗流。犁完以后,用带尖儿铁棍儿一块一块的撬开,就成了土毛坯子,人们用它垒墙盖房子,房子盖好之后,再用泥巴把墙缝糊严实。

 为了圈猪围鸡,人们在河沟里的湿地,长满了茅草的地方,刨筏子,让泥土一层一层站立起来,垛成泥墙,盖成鸡舍猪圈。

 后来人们发明了土坯模儿,用木头做一个长方形的坯模,把泥土和成稀稠适中的泥巴,放在坯模里,托成一个个的土坯子,这样的土坯垒出来的墙虽然单薄,但整齐好看。相比以前笨拙的方法轻巧多了。没有木床,人们就把托成的土坯垒成床铺,铺上杆织成的薄和草苫子,尽管房舍简陋,床铺寒碜,却是一代一代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闻着泥土的香味,睡得香甜又踏实,

 记得小时候,村上箍了个大窑,请来一个泥水将师傅,师傅姓毛叫毛七,人长的聪明帅气,有一手精湛的手艺。大量的泥土经过机器的打磨搅拌,和成的泥块儿光滑又细腻,师傅把一块块泥巴放在机器上,双手自如的操作,在机器的旋转声中,泥巴就象面团一样柔软,在师傅的巧手中,做成各式各样的花盆儿,面盆儿,大缸小缸,大锅小锅,大碗小碗,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仓库大院里摆得满满当当的,一件一件的晾干以后,装进窑里烧成瓦制品,件件精致漂亮,既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创造了经济价值。每到星期天的时候,我们总会去看师傅干活儿,好想跟着师傅学点手艺,缠着师傅要点和成的泥巴,学着师傅的样子,捏成泥人儿,泥狗泥猫儿和泥猪儿,画上鼻子眼儿,放在窑里烧一烧,拿着炫耀,捏成锅碗瓢盆儿过家家。

 泥土还可以烧成各种各样的砖瓦,有红砖,蓝砖,有机瓦,柴瓦,琉璃瓦,每一块砖瓦,都要经历挖土,和泥,制坯,晾晒,装窑烧制等。

 农村经济好转以后,用砖瓦替代了土坯房茅草屋,农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屋,改善了居住条件,砖瓦也支援了城市建设,这些砖瓦都是泥土转换而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级为了发展农业,保障农业收成,提高粮食产量,号召农村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农民们按照上级的统一规划,在泥土上挖沟修渠,翻腾着黝黑的泥土。

 酷热的夏天,流金铄石,女人们在周边挖土运土,男人们抬着石磙成的石夯,光着膀子,赤红着脸,脊背上的汗珠子,一串一串的闪闪发光,汇成一条条的泥沟儿,冲刷着一层又一层的脱皮;严寒的冬季,人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耳朵,脸蛋儿,都被冻的青一块紫一块,手上一道道的血口子,抬着沉重的石夯,在领头人那着粗壮的号子声中,两个胳膊跟着节凑不停地扭动,前走三步,后退三步,嘴里喊声震天,嗨吆哩嗨呀!嗨吆哩嗨呀!他们在和泥土较劲,把沉睡在冬季的泥土,一锨一锨糊在大坝上,一层一层夯实,黏成一体,站立起来,筑起了一条条的大坝。

 筑起了庞大的主干渠,一道道的支渠,溢洪道,引来清清的丹江水,泥土改造着水路,流水敬畏着泥土,乖乖的听从人们的指挥,顺着渠道缓缓流向大田,滋养着庄稼。

 如今家乡的农民,有着充足的灌溉条件,利用各种机械,在幽幽芳香的泥土地上,年复一年播种着希望,收获着硕果!

 虽然离开家乡多年,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依然眷恋着生我养我的黑土地,眷恋泥土上的村庄,和那幽幽泥土芳香,那里有我的根儿,有我儿时的身影,有我成长的经历,有我幸福的童年,和深深浅浅的脚印,有我儿时的伙伴儿,有我回归泥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