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注意品鉴散文作品的语言及意境美_新中式意境语言

注意品鉴散文作品的语言及意境美_新中式意境语言

一、品鉴散文要善于领悟散文作品的意境美  什么是意境?“意”即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场景或形象。作者在创作散文作品时,他的旨意和思想感情往往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事、物、景的叙述描写与词语的点化,将其蕴寓其中,让事、物、景含蓄地反映出来,再让读者去感受、体会,这就是意境。“意”和“境”统一和谐,“情”与“物”水乳交融,就能形成一种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散文的意境美。朱自清曾说,好的散文作品“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密的滋味”就是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美的境界。所以,在鉴赏散文作品时,必须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领略其中的意境美。

散文跟诗歌一样,它的“情”就是它的艺术生命。散文有了真情才能产生振奋人心的力量,才能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不同的散文作品在表现“意”的手法方面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领会散文作品的意境美,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意体会散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

一些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作者在必要时往往加上几句直接抒情或议论,这几句抒情或议论常常是散文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和思想感情的倾向。因此,把握住这个“点睛之笔”,就容易把握整篇文章。如司马迁《李将军列传(节选)》中最后一段“太史公曰”也是作品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另外,杨朔《茶花赋》中的抒情“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茅盾《白杨礼赞》中的抒情“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这些抒情段落让人读起来不仅回肠荡气,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帮助鉴赏者更好地理解全文。我们在鉴赏那些以记叙为主的散文时,应注意领会作者的抒情或议论,由此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的倾向,以便更能体会其所蕴涵的意境美。

(二)注意体会散文作品中描绘的各种画面

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般是依附于一定的具体形象,这一具体形象在作品中就构成了一幅幅完整的意境域面,沿着这画面去探求作者的感情,就能领略到其中的意境美。如刘白羽的《急流》,作品开篇,把闽江“醉人的绿”描绘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作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急流,联想到壮阔的人生。作品以细腻而具有情采的笔触,描绘了亲眼目睹的惊涛骇浪以及与之搏斗的勇士。“急流”“木船”“勇士”构成了一幅急流勇进的彩色画,此景此情的交融,形成了作品广阔而又深沉的意境之美。

(三)注意散文作品创造意境的表现手法

创造散文作品的意境可以采用象征隐喻、比兴寄托,也可以采用白描、渲染、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还可以赋比兴综合运用。诗歌的意境美主要取决于它借助了比兴手法,散文的意境美也同样借助了这种表达手法。散文中有一类被称为散文诗的,介于散文和诗之间,它更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自然也更富有意境美。鲁迅的《野草》(散文诗集)、郭沫若的《银杏》、高尔基的《海燕》、屠格涅夫的《门槛》等都是这类散文诗的佳作。鉴赏此类作品时,应特别注意体会作品中所用的象征、比喻等手法,正确领悟作者的本意,这样方可挖掘其丰富的意蕴。如鲁迅的《秋夜》就是一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意蕴丰富的优秀散文诗。诗必须具有感人的意境、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富有深情的情思,而在散文诗中,主要是以高度概括的象征性的描写取胜。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借助象征、拟人、隐喻、暗示等多种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深秋夜空的图景,色彩是冷峻的,气氛是肃杀的;在结尾的地方,写了象征光明的火,为深秋凉夜添了一笔暖色,增添了一线光明,室内、室外两个场景紧紧相连,表现了作者的精心设计和精巧构思。这种情景交融的象征性描绘,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美。这就是了解了散文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后,才能领会到的作品的意境美。

总之,一篇散文作品有没有意境,其意境美潜藏的内涵是否充盈,往往是其艺术性高低的标志,我们领悟散文作品意境美内涵的程度,常常也是是否真正读懂了作品的标志。因此,我们鉴赏散文作品时,一定要在作品提供的条件引导下,从有限到无限,从局部到整体,从平凡到不平凡,努力将那些在人、事、景、物的具体描绘中所饱含的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更好地体味其意境之美。

二、注意品鉴散文作品的语言美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散文,它对语言的要求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它一般没有小说那样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戏剧那样激烈的矛盾冲突。因而,散文要吸引读者,除了要靠它优美的意境之外,还要靠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且散文的意境美,也要靠语言来表现。语言美,意境美,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散文的成败。由于散文作品篇幅短小,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的语言要求比较洗练、形象而富有感情色彩。我们在鉴赏散文时,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注意品鉴散文作品的语言美。

(一)精炼畅达

精炼就是表达得恰到好处,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最深远的意境。畅达指语言流畅通达、言尽其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首段交代集会的有关情况,极力描述周围景物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愉快。先总叙,后状写景物,再述与会者的感受,叙事、写景、抒情层次分明而且结合紧密、自然。其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一段景物描写似一幅有立体感的水墨画,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这一段文字不多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说做到了“精炼畅达”。总之,精炼畅达的语言,以精确地表情达意为标准,既要求凝练浓缩,又要有感染力、吸引力。

(二)形象生动

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一切文学体裁的作品都必须具备的,散文也不能例外。一篇散文作品,语言形象生动就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入其境。如若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散文就没有魅力。前面所谈的“精炼畅达”其实也是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个方面。这里主要谈谈作者恰当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而怎样使散文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的。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中对客人箫声的描绘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作者把很难形容的悲声,用具体形象的比喻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又将这悲声所产生的效果具体化,使文章富有感人肺腑的力量,使我们在鉴赏散文作品的时候,必须注意体味那些最能表现作者感情色彩的、形象生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