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鲁迅《孤独者》:合群,只是换一种方式孤独着

鲁迅《孤独者》:合群,只是换一种方式孤独着

对于孤独的人来说,合群,只是换一种方式孤独着。

有一些人从生下来就是要承受孤独的,他们的身边没有同类,并不是他的地位高于众人,而是他的人格不愿意让自己和世俗妥协。

在这个肮脏的时代里,他唯有高高在上,来保持自己对于人生的最后一丝尊严。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一生都是孤独的,哪怕有一天看上去他走入人群,其实也不过是换另一种方式去独处,他的内心仍然承担着孤独的煎熬。

在1925年10月17日,鲁迅的一篇文章《孤独者》收录在《彷徨》之中,在此之前从未在任何地方出版过。

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正值五四的低潮期,鲁迅是苦闷,更让他苦闷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更是因为他曾经信任和帮助的人,出于各种原因逐渐与他疏远,甚至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这些事情让他怀疑自己所坚守的精神,让他对于曾经坚信不疑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了困惑。

在这种状态下,他写下了《孤独者》这篇小说,这篇小说借由魏连殳这样一个人物,讲述了一个不愿意向世俗妥协的灵魂,在世俗之间纠葛和痛苦的事情。

魏连殳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的与众不同是从内心到灵魂,再到自己的言行,处处都流露着他对人生有着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积极探寻人生的意义,他不爱世俗,但是为了自己和朋友却选择坚强的活下去。

他最喜欢的是房东的孩子,孩子对于他来说代表的是希望和阳光。

在他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人生是一片浑浊,唯独孩子的身上才有着他所喜欢的干净和纯真,所以孩子是他人生的寄托,他不爱这个世界,唯独爱这群孩子。

对房东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也在孩子出现的那一刻,就好像阳光照进了他的身体去,除了他身上浓重的“冷气”。

当他的祖母去世时,他受到众人联手的压制和逼迫,各种冷嘲热讽,但是他却傲然蔑视,孑然独立。

他不喜欢这个世界,但是努力的在这个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希望,然而黑暗的现实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他的所有清高,爱发议论,多管闲事等等行为,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在众多流言蜚语之中,校长也把他辞退了,在这一刻,他的格格不入也成了被 社会 抛弃的理由,这样一个清高的人注定和世俗不能同流合污,所以他的人生越来越被动,最后为了活命不得不开始像乞讨一样的去找工作,这时他成了一个绝望的孤独者。

在走投无路之下,他采用了最“极端”的方式,那就是向 社会 妥协。

他做了杜大帅的顾问,放下了高傲的灵魂,接受了表面荣华富贵的生活。

这时,原先离开他的孩子,亲人和房东,重新献出谄媚的笑脸,不停的磕头打拱。

但是没有的人能看得出来,在他看似满足而又微笑的脸上,挂着的是沧桑和厌恶,这仍然是他对世界的态度。

而他并不是真正妥协,只是用这样的方式狠狠教训了那些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可是在这一刻,他获得的并非是自由和复仇之后的欢喜,反而是另一种痛苦,因为他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所以当一个孤独的人走向人群的时候,他并不是快乐的,他只是用另一种痛苦来麻醉之前的痛苦

就好像朴树一样,当他在某一段时间打算向这个世界妥协,走入灯红酒绿之中时,才发现这种状态才是最痛苦的。

他不会因为麻木而感到任何的愉悦,反而因为放弃了曾经的自己,而感到更加悲哀。

一个不属于浑浊的人,将他放入浑浊之中,他也不可能“近朱者赤”,因为他会承担的内心煎熬。

而对于一个喜欢孤独的人来说,也不要尝试去走入人群,即便你的生命中不能遇到能够同路的人,但是坚持自己的孤独,总好过深入世俗的痛苦。

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深眠的时候,唯一醒着的人,就会成为“孤独者”。

从世俗来看,因为孤独而与世界格格不入,仿佛是一种失败,但是换一种角度,能够在浑浊的世界坚持自己的信仰,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