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散文家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文字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背诵是指凭借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背诵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是学习生涯中的"记忆力体操",长期适度训练,可以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诵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熟读成诵。
诵读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是抑扬顿挫。
作家老舍先生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我们阅读作品时也要进行音韵美的赏析。在朗读训练中则首先要抓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所以要借助音节的变化,来加强语气的喜爱,宁静,深沉,悠长,绵延等语感。
三是深味涵泳。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见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口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与思想来。
四是悟理知义。
抓住文字所表述的真实信息(知,情,意),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甚至达到"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的最高境界。学是为了用,要学以致用,用国学的经典来洗涤我们的心胸,净化我们的心灵,明确人生的大义,砥砺人生的过程。要学习苏东坡的"八面受敌"学习法,深得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出入法"。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反复斟酌、筛选、甄别,细心地也是全面地遴选出那些经典的、现在还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并且利于诵读的文字,精雅佳句,名篇小品,锦绣华章,尽收眼底,馨香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