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银杏树上的文学

银杏树上的文学

对于孩童来说,爱读故事性强的文章和小说,是天性使然。叙述能力是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基础,在这一方面西方不少优秀小说可以提供有力范本。然而若论夯实文字功底、润泽生命底色,还需着眼于中国散文。

而论中国散文,又可以将目光投向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学人。这一代学人生活在新旧交替、中西碰撞、风云际会的时代,因而形成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与情趣。如鲁迅、巴金、丰子恺……

这一代学人里,文章适合中小学生读的,首当其冲当属叶圣陶先生。

就文学水准而言,叶先生不能算是最好的那一个,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可以算是最适合的那一个。先生做过中小学教师,编写过语文课本,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叶先生了解中小学生,他知道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范文去指引他们阅读和写作。

近日读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被他引导孩童的天真用心和控制文字的精巧智慧所感动。文章结构铺陈和情感渲染可谓匠心独运,浑然天成,可以被孩子们取作散文的模范。

文章依次写了银杏树的四部分:枝干、叶、花、果。作者用妥帖的语言,分别描绘春之叶的生长之美,秋之叶的凋零之美、树之花的小巧之美、树之果的色味之美。

孩子们平时写文章,写到四季轮回,大抵以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结构。在《三棵银杏树》一文中,叶圣陶先生另辟蹊径,以冬春夏秋的结构顺序安排行文。

因为银杏树和很多树木一样,在冬天就开始孕育生机。而为了突出整体形象,文章从银杏树的枝干开始写起。冬天时叶子全掉落了,大家能看见的只有枝干,枝干在冬天最突出。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思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个好的作者不会乱走。你看他怎样开头,怎样写下去。跟着作者走,想象他为什么这样走,就会有收获。这篇文章,作者就是用深冬、春、夏、秋、初冬这样的圆形结构来表现银杏树的生生不息。

文章的另一条线是情感的线。人,是情感的发出者。作者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淳朴情感呢?是朴实生活里的欢喜。

这是童年戏耍奔跑的欢喜;

傲然站立的背后是生长的欢喜;

这是斑斓视觉的欢喜。

相对于“吸烟”、“煮饭”,“吸一管烟”、“煮一锅饭”,节奏更舒缓,心情更恬淡。而船上人家的炊烟,不是冲出来,不是冒出来,是慢慢悠悠地“袅”起来。这是最日常的幸福,最平静的自在。

叶先生的文章,像他文章里的银杏树一样,在广袤的大地站立,衬着这文学天空的背景,像一幅久远的古画。

朱光潜先生的话如此掷地有声:

(写作本文参考张学青老师课堂实录。)

附《三棵银杏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