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二泉而往寄畅园。旅行是辛苦的,游览马不停蹄,大都走马观花不能尽兴,即便如此,表姐与妻也不愿多转悠了。无奈,我只能独自前往。其实寄畅园属于“园中园”,亦在锡惠公园内,惠山寺旁,古华山门左侧。
?据介绍,寄畅园四百多年间,一直为秦氏所有,故又称“秦园”。原址原属惠山寺两僧房,明嘉靖初年(约1527)由兵部尚书秦金所得,辟为园,名“凤谷行寓”,并以“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诗句寄托年老隐退之意。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其间修葺园居,多有凿池、叠山改筑。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1591)解职回家,寄情山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构列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至清代,传至曾孙秦德藻,再加整修,并请著名造园师张涟与其侄子张轼掇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林更趋完美。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幸游此园,后颐和园中谐趣园、圆明园内双鹤斋即仿此园建造。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
寄畅园门前立一对小石狮,憨态可掬。进园门向右顺池畔而行,有一亭,名涵碧,可观池中红鲤。过茶园,是“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石洞,曲折幽深,明暗错落,穿行其间可听清泉清脆滴落之美妙韵律。汉语有“八音迭奏”词语,指中国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轮番演奏;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的“八音盒”,可自动演奏音乐,若“八音涧”之“八音”与之有关,也是秉承中华传统而早于西方的。用手捧泉品尝,那滋味荡气回肠,若真用之煮茗,不知如何惬意哩!
过“八音洞”,扑面又一人间与自然和谐***生的景致:盆景荟萃,自然微观,真乃“池会林采明于缬(注:即有花纹的纺织品),山露苔华媚若钿(注:即嵌入金花的首饰)”(寄畅园含贞斋王汝霖所书一联)也。此有一厅堂,名“秉礼堂”(这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又有对联云:“玉镜平开远山近,遥台倒影添差树”。檀木做的桌上,高山大河,碧萝青藤,缀为点滴,意境辽远。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山水盆景”,有雀舌罗汉松、老雀梅、灵芝、小叶女贞等树桩盆景,让我陡生“再历三峡、重登庐山”之感。前面又一厅堂,名“钟灵毓秀”,里间山水画两侧悬一对联,曰:“崖间翠霭当楼台,池上清流隔涧通”,那画幅正表现出对联之意。两处景致,两相呼应,盆景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书画亦有“咫尺山水”之神韵。
我发现,此间路径皆绕池而通,行时又遇一石洞,洞旁有阁,名“邻梵阁”。从石洞穿行而过,攀援到一小平台,下可观绿池(即惠山寺阿耨水),上可望佛塔(可观惠山寺全景),正可谓遐迩皆如意也。正观景间,古木参天处,松风乍起,乌云劲飞,豪雨将至,然我却毫无归意。再过石洞,下一小亭,亭旁水池龙嘴吐碧。伫立池旁,可以览尽寄畅园山水景致,但见碧波涌浪,奇石逗趣,左有翠林青山,右有长廊桥亭,颇觉异境天成,留连忘返。
虽然仍觉没有尽兴,但身不由己还得急急赶出,这不,待见到两位女士,妻一脸不快,她们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一路往车站走,见小铺子里尽是卖惠山泥人的,这种相传已有400年历史的彩绘小泥人,可爱极了,只可惜易碎不便携带,我们不敢买。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1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