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诗坛上,鲁藜的成功应是一个殊例。他出身于贫苦华工家庭,自幼失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仅初中程度),主要凭借刻苦自学成材和艺术天分的赐予。那种坎坷不平的命运,热爱祖国与人民的高尚情操,赋予他灵性。他仅在故乡厦门从事地下工作时发表了一篇小散文习作,从未做过当诗人的美梦,而成名的契机还是在抵达延安之后。这位爱国归侨青年,在这里寻到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大众化诗路。1939年冬发表组诗《延河散歌》,采用新的思想与表现手法,立即震惊了全国。接着主动请缨奔赴华北抗日根据地,由于主体意识与新生活的巧妙遇合,使之成为解放区的著名诗人和“七月派”的代表人之一。如果不是后来受到那场政治风暴的冲击,可以预见鲁藜将在诗艺术上获取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