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意思如下: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出处:

“恨晨光之熹微”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原文节选: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主题思想

向往田园生活,喜欢恬静、惬意,而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与黑暗,表达了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

修辞手法

对仗: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由魏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抒情小赋。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后归隐。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全文采用叙述与抒情双线结构,巧妙运用现实与想象交融的创作手法,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作品鉴赏

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