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工具,语文能力的高低大概能反应其思维能力的高低。可以这样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具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课堂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能力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和形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传授式或“填鸭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还很少。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必须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原则真正贯彻到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题的导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提问讨论的进行,以及课堂气氛的调动,教学艺术的刻意追求,都必须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加以精心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这样一个中心,体现学生的参 -3-与意识;提问讨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着眼学生“表现自我”的个性心理;课堂气氛和教学艺术的营造主要是给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空间,让学生能真正将思维发散到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千方百计创设一个适宜于语文思维的放射状的“教学磁场”(仅仅是意境还非常不够)。
2.作业考试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教育学中常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来形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而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刻意运用和长期实行,则不一定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这一点。本文开头的报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愚以为,作业考试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布置和实施,完全可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其自由地作业和考试。
①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学生自己布置、自己批改,甚至自己确定答案;学生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欢的作业;鼓励作业形式的革新。语文学科的作业最主要以思维和口头表达为主。
②作业检测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检测作业时,应该突破传统的圈子,将学生潜在的素质挖掘出来,而不必拘泥于答案的整齐化一。也许语文学科最容易做到这一点。
③作业评价和反馈不拘一格。教者评、学生评、精批细改仅仅是传统的重复,赏析型、解剖型更易为当今学生所接受,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进行评价才是最适合现代学生心理的评价方式。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好能使用这种方式。
-4- ④考试评阅制度必须变革。整齐化一的答案只能选择平庸之才。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阅方式,在教师面对的学生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实现的。学生自我考试和设立无人监考场,甚至让学生自己考试自己评阅自己反馈。也许语文学科在这方面进行尝试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3.辅导实作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传统的辅导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或“为什么”或者让学生记住答案。要培养发散性思维辅导和实作必须在“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和“将来会怎么样”方面下功夫,为学生揭示事物内在的奥秘和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实际上,语文学科中大量的文学精品的赏析和讨论就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原料基地。
4.其它方面的发散性思维培养。语文教学包括各个方面。在课外读物的阅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性思维,将作品的内涵加以扩大联想,营造出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作品“这一个”(黑格尔语);在作文或者写作训练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爱好或者个性特长, 本着“人人都是文学家”的观点去培养和造就学生的灵心。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以在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方面走在其它学科的前面。再造想象的空间, 主观的意境创设,直观的思维形式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要我们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跳出来, 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立足学生“先天是人才”的心理, 我们一定能培养出许多思维活跃、方式奇特、卓有成效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