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轻地推开阳台的小窗,一股春风迎面而来,暖暖地,柔柔地吹着脸庞,心情顿觉清爽了好多。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杨柳吐绿的三月,是北方人最向往的时节。此时的我,透过小窗,远望着家乡,老家院落里的那棵老杏树已经满树花开了吧,粉红色的花儿,在春风里摇曳,摇落一地游子缤纷的思念。
说起老家院落里的那棵杏树,那年正是麦收的季节,母亲正在麦田里收割麦子的时候,发现了一棵小杏苗。母亲心里一阵惊喜,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母亲小心地用双手慢慢地挖出了小杏苗,再用小杏苗四围的黄土搦成小土团护住它的根部,小土团,家乡人称之为“老娘土”,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小杏苗很好的成活下来。小杏苗和地里的麦子一起挨过了严寒的冬天,在葱绿的麦子夹缝里破土,发芽,长在其间的小杏苗,看起来是那样的纤弱细小,弱不禁风的样子惹人怜惜。母亲像侍弄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小心地把它放在身旁的一个小竹篮里。
从地里回家的时候,母亲把杏苗带回了家,满院子找适合栽种的地方,正好院落的西南角处有一棵老榆树被伐掉做成了房梁,留下来一片空地。父亲拿来铁锹,在空地上挖好了一个小土坑,母亲小心地把小杏苗种下去,撒上几抷土,用手捏实,然后浇上一点水,杏苗就算是栽好啦。父亲又搬过来几块砖,在小杏苗的四周垒成圆形状,用来防止猪啦,羊啦把小杏苗糟蹋掉。小杏苗在我家的院落安家落户啦,与我们一起,还有院落里的老树,老屋开始了朝夕相伴的日子。我看着那棵不起眼的小杏苗,心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对母亲说:“这么小的杏苗,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杏呀。”“等你长大了,杏苗就该结果了。”母亲认真地说。听了母亲的话,我天天盼望着小杏苗快快地长大,好让我早点能吃到它结的杏儿,它结的杏儿一定会很甜很甜的。有事没事的时候,我老爱跑过去看看小杏苗长高没有。母亲的话一点不假,当我在父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的时候,小杏苗在家人的精心浇灌下也长得粗壮起来,我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家的那棵杏苗已经长一人多高了,并且还开花结果啦。
阳春三月,在春风的吹拂下,院落里的杏树上,满枝的粉红色杏花缀满枝头,吐露出诱人的芳香,吸引着一些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蜜蜂,发出嗡嗡地声音,它们聚集在杏花丛里忙着采蜜受粉,一阵轻风吹来,满院散发着杏花的芬芳。杏花败落后,柔嫩的小杏叶在枝头上慢慢地舒展开来,如豆粒般大小的杏儿隐藏在小叶间,尽情地沐浴着阳光雨露。春末夏初之际,抬头望见满枝的青杏,在碧绿的叶丛中随着风儿摇摆着,不由地勾起我的食欲来,真想伸手摘几个下来,母亲告诉我说,此时的杏儿还不能吃,是青涩的味道,酸的让人呲牙咧嘴,嘱咐我千万不要乱摘。听了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淘气的我,那里会真地听进去她的话呢,满树枝的青杏依然对我充满了诱惑,趁他们农忙不在家的时候,呼唤几个小伙伴们过来,用家伙什对着杏树枝一阵子猛栝,青杏落了一地,我们忙拾起青杏就往嘴里塞,那味道真是酸得让人咧嘴,和母亲说得一样,即使心里后悔也来不及了,忙收拾完地上的青杏,小心彻底地清理好地上的痕迹。最终,要不是奶奶拼命般护着我,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结果以母亲的一顿训斥作罢。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随便采摘青杏吃了。
母亲说过,我家的杏树品种就是人们常说的麦黄杏。每年在麦子成熟的季节里,满枝的青杏就会由青变黄,香味也越来越浓。我常闹着让父亲给我采摘麦黄杏吃,对于我的请求,父亲从来都不会拒绝。其实,已经结果的杏树还不是很高,父亲站在一个小凳子上去就能很轻松地摘到它。父亲那时还很年轻,他是那样的利索,他不停地用手采摘着杏儿,奶奶,或是母亲用小筐在下面接着,不一会儿,小筐子里就收获满满的。我常围着奶奶,母亲的身旁,用我稚嫩的小手,从小筐里抓一把新鲜的杏儿往嘴里塞,满嘴的香甜的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直入我的五脏六腑里。这种酸甜的味道,就像当时我家的日子一样,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风风雨雨中,体味着生活里酸甜的滋味。
杏树慢慢地长大了,结的果实自然也多了起来。那时候,我家的日子刚刚好转一点,每年杏儿成熟的时候,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父亲就会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后座上放上两个篓子,篓子里放着个大味美的.麦黄杏,迎着炎炎的烈日,走街串巷地叫卖,换来的钱用来贴补家用。至今,我仍记得父亲蹲在老家堂屋的门槛上数着用麦黄杏换来的零用钱,他满脸的愁容一下子舒展开来,一脸兴奋和幸福的模样。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乡里上初中,又到离家好几十里的县城上高中,家里的那棵杏树已经长得又高又壮了。灰黑的树干如碗口般粗细,枝干长得遒劲张扬,树叶茂密葱茏,犹如擎着的一把大绿伞,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在炎热的夏季里给我家的院落带来一股诱人的清凉。
时光飞逝,岁月飞旋,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院落里的杏树,由小到大,伴随着我一起成长,一起度过了曾经沧桑的岁月,经历和见证着家乡的变迁,在季节的轮回里,它的枝头挂满酸酸甜甜的杏儿,缀满着酸酸甜甜的记忆。如今的我已到中年,为了生计,我远离了家乡和亲人们,常年的打拼在外。无论我在哪里,我一刻也不会忘记家乡,因为我的根在那里,就如同院落里的这棵杏树,生命的根已深深地扎进家乡的泥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