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开始接触李娟的书,第一次就印象深刻。儿子几个月大,那一天,他爸爸难得在家陪伴,躺在床上朗读李娟那本《我的阿勒泰》。我做着家务,前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后面感觉李娟真是与众不同呐。文中,李娟和她妈妈还生活在牧区,开了一个简陋的小卖店,附近为数不多的哈萨克居民来店里买日用品。有些意外,在旁人眼中如同钟摆,简单乏味的生活,李娟淡淡说来,竟也生动、有趣起来。之后,心中认定,李娟就是阿勒泰的精灵。
《记一忘三二》收录了李娟二十三篇随笔,“挨打记”是第四篇。
挨打,挨家长打,挨老师打,挨同学打。
李娟回忆自己小时候:邋遢懦弱,胆小怕事,老实巴交,热爱文学。经常被同学欺负(被一脚一脚踹胸口、抽耳光、烧头发……),每天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便倍感绝望。之后很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这些回忆所困惑,深感无力。李娟写道: 被人欺负这种事,最大的恐惧并非源于伤害本身,而源于从伤口中渐渐滋生的宿命感。
李娟十岁随母亲从四川来到新疆,上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年轻暴烈,怀有身孕。一次课堂,因为听到后排同学叫她名字,李娟回头看了一眼。因为这个动作,被老师揪起来,并命令她自己抽自己的耳光,持续了整整一节课……中途抽打声音小了,会被提醒要求再响亮些……她写道: 她(班主任)为什么会那样憎恶一个小孩子?她肚子里怀着的不也是一个孩子吗?那小小的孩子隔着母亲的肚皮能感受到这一切吗?他也会恐惧吗?他还会对这个世界有信心吗?……我永远不生小孩。
文末,她写道:之前曾对一个朋友说起过这件事,她听完后说:“李娟,你就原谅她吧。” 我当然可以原谅她。“原谅”是非常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可是,我有什么资格去原谅她呢?这样的暴力和恶意,恐怕只有上帝和佛主才能原谅吧。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化解不了这种黑暗。尤其是自己心里的黑暗。
读着李娟这篇文章,心疼这个曾经瘦小敏感又孤立无助的女孩。她得有多么坚韧,能最后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李娟的随笔《最坚强的时刻在梦里》,文章最后一句话: 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只是,那段黑暗,已经永远印刻了。
现在对很多事情,都会记一忘三二。只是对小学时期的两件事情始终记忆犹新。
四年级左右,有一阵子班里流行传字条。平时没有人传字条给我,偏那堂课,一张字条落到了我的手中,我当即被老师揪出,不记得是否看到纸条上的内容,或是站在座位上还是讲台上。老师站在我跟前,没说话,一巴掌重重扇在我脸上。伴随着疼痛,更多的是难堪、羞辱,火辣辣……我只是埋头默默流着眼泪。
四五年级保存着一个小本子,上面摘抄了很多华丽的词、成语、句子。一次,老师要求写一篇关于景物的作文。记得那个下午,我坐在窗前的小桌旁,柔和的阳光照着窗台上盛开的花朵。我写的就是花,也顺利从小本子中找到了装点门面的词句。完工时,又突然灵光一现,加了一段话,把美丽的花朵比做了繁荣昌盛的祖国,主旋律了一回。那篇作文被班主任语文老师在班里当做范文朗读。当时座位上的我应该是羞涩又欣喜吧。只是,读完作文,老师最后说了句:“这篇文章可能是抄的。”那时我和李娟一样,懦弱敏感。害怕在班级师生前为自己辩解,只尽力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
成长会伴随各种孤独、烦恼和痛苦。有时会感慨,一个婴儿能平安长大成人,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很高兴现在的孩子能被更多地尊重。不同的观念也被慢慢接纳。
李娟三年级的班主任现在已经是奶奶外婆了,偶尔想起曾经以往,会有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