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背影语言描写品析

背影语言描写品析

《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作为首篇,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第四单元将不同类型的散文集中在一起,编者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而且入选的散文都是代表性篇目,写人记事与写景抒情散文学生了解较多,托物言志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学生很陌生,在这个单元的整体呈现,是为了将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再深化,并开拓未知的领域。尤其是写法和语言最具有特色,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阅读赏析来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并且把理解写法、品味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建立起“学文识类”,由内引到外联的学习架构,从而突破散文教学的难点。

析读儿子的话,品语言之精当:在这篇文章中,儿子也有许多话打动了我们,一起圈点勾画出来,再说说,你又看出了儿子笔下---------的父亲!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批注)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儿子笔下( )的父亲。赏析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批注)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儿子笔下( )的父亲。赏析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赏析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师分析:《背影》一文没有花哨的词语,也较少使用修辞手法,语言平淡质朴,多写口语。但是,这种素朴的语言又绝不随意、乏味,而是有着典雅的气息,适当使用文言词汇,却又能融为一体,不显生硬。《背影》的语言被叶圣陶先生赞为“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

也没有多余的字眼”,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句句有用、鲜有冗词。但是文章的简净并没有流于笼统、抽象,而是该详则详,特别是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文笔细致,不厌其详。三、悟读父子的情,品语言之细腻:在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插入背景介绍)再来理解这对父子:那个时候的作者太年轻了,20岁的年龄还没有过叛逆期,他不理解父亲,不愿理父亲,宁可和别人去闲逛,勾留几日,也不愿意回家,这一切都是符合当时作者的心理的。为了朱自清上学,全家人都做出了牺牲,甚至影响了弟弟的学业。难道说父亲不爱他吗?这是因为年轻的他还不能够理解父亲的艰辛,那什么时候理解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封信吧!)作者为什么流下泪来?师:双向的爱的转移是需要过程的,从一个叛逆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嘲笑他的“迂”,到流下泪来的过程是因为“父亲老了”,当你老了,似乎一切矛盾在你微驼的背影中化解了,当你老了,似乎一切不理解随着你那翻飞的白发飘走了,当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