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周,终于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起初在网络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觉得书名非常有蕴意,于是便买了本回来。粗略翻阅发现都是讲季羡林先生老年之所感悟。
与我这个年龄不相符的是,我恰好喜欢看这种人生漫谈,在我看来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东西,多为精华,于是我开始详读这本书。
? 全书多为季羡林先生晚年所作的杂文和散文,其中心内容贯彻着季羡林老先生的终身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的这四句老老实实,朴朴素素的诗句,几乎用不着任何解释,但却被季羡林先生作为终身的座右铭。从中无不看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
季羡林老先生总是认为他的余生都是捡来的,因为他本想在文革的时候就自我了断自己的生命,但却机缘巧巧合的活了下来,所以在文革之后的日子都是他捡来的,他从说他的父母,不过活到四五十岁,按照进化论的方法来看,他应该也只能活到四五十岁,然而他却活到了80岁,90岁,甚至百岁这于他而言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由此引出季羡林老先生对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这句话对如今的我们而言,也有着深厚的道理,引导着我们去探索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活着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如何活着活的精彩便是很困难的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去看看季羡林老先生,在文人当中,季羡林老先生活的年龄算是很大的了,季羡林老先生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活那么大的年龄,但是写却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平均每天只睡八个小时,大多数是的时间都是用来工作写作的。也许我们做不到像季羡林老先生一样勤恳。但至少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因浪费光阴而后悔。
每到新的一年,新旧交替之际,季羡林老先生总会写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自己又长了一岁,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开,逝者已逝,悲痛是留给活着的人,季羡林老先生可曾想过随他们而去结束自己辛苦的一生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死亡面前人都是惜活的,季羡林老先生不例外,随遇而安,一切顺其自然罢了。
在我看来,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有些事情我们要去争取,让自己不后悔;但有些事情,顺其自然即可,人不是什么都要得到的,一切自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