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2)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2)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②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④象征、暗示作用。

 (六)、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

 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③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

 第三节: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

 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

 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第四节: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知识储备

 (一)熟悉常用语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①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③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②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④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⑤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二)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

 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文章章法;

 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第五节: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第六节:探究题

 (一)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二)探究题总结: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

 (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

 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

 (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①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

 ②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2、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 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 篇3

 第1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

 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第2招——— 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以2007年市中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被遗忘的稻草》第18题为例:第3段中加点词语“战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回答这道题我们从语段中能读出“稻草”在田野中急切地想被人发现,他因兴奋而颤动。我们还要读出隐含信息,“稻草”是不甘心被遗忘的。看见牛来吃草兴奋得抖动草叶,盼望被发现。在分析关键语句时更要注意思考问题的缜密性。仍以2007年市中考试题《被遗忘的稻草》第19题为例: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条曲线说明了什么?第20题:第6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麽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这两道题的问法乍一看似乎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可是理解全文内容之后就会发现这两道题都在考查考生对文中内容隐含信息的理解,19题着重于稻草本身不屈服恶劣环境、不甘心被遗忘这一点来回答,20题要从全文积极向上的主旨出发,想到稻草不仅不甘心被遗忘,而且盼望被发现、被利用,以此来体现自身价值。这正是文章的关键之处,属于较难的阅读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的周密、严谨,这是阅读得分的关键所在,答较难的阅读题最忌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第3招——— 流畅完整的组织语言,准确严密的表述答案

 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以往有些考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时却因语言组织不严密、说话不完整而丢分,这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切忌只用词或短语来回答表述性的问题,更不能盲目的片面的用文中原话答题。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提炼筛选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答题,切忌说含糊的话,更不要答非所问,写了不少字,结果徒劳无益。例如2007年市中考说明文第16题: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有些考生只写因为镜廊有反射的作用,结果失分。从答题结果看,考生读懂了文章内容,但从语言表述看并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准确简洁,另一种则要求生动、典雅、优美。前者能力不足,造成答案偏颇或多而不准;后一种能力不足,造成语言干枯无味,缺乏感染力。在复习中,一定要有意识的提高这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表述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生活积累。现代文阅读中,往往会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回答个性感悟的问题。即我们平时说的开放题。要想答好此类题得满分,语言表述是非常重要的。或评价、或鉴赏、或品味、或简述、或建议、或倡导等都要有完整缜密的语言表达模式。力求准确、流畅、完整地组织好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