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茶花赋的作品鉴赏

茶花赋的作品鉴赏

散文作家杨朔创作的散文——《茶花赋》,其主题是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美的生活,歌颂创造美的生活的劳动者。作者通过茶花的美来歌颂祖国的美,茶花美写得越详细,祖国美就越明显,主题也就越突出。杨朔擅长通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描写, 以小喻大, 刻划人民群众的气质,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社会的风貌。《茶花赋》正是这样的作品。它写于一九六一年,这是中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年头,作者怀着无限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以艺术家特有的慧眼,透过“祖国上空的乌云”,看到光明灿烂的未来。满怀激情, 挥毫临墨,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而又含蓄深刻的散文。

《茶花赋》托物言志,见景抒情,通过对“春深似海”的茶花美的歌颂,热情地赞颂创造祖国美的勤劳质朴的劳动者,歌颂了祖国无限美好的未来。全文写茶花美是客,写祖国美是主,作者采取以客衬主,以客显主的方法,精心构思,使文章诗画并茂、神韵悠然。 《茶花赋》这篇“赋”由三个部分构成:茶花——养花人——看花人。三层意思、三层境界都附丽在“歌颂祖国” 这条思想主线上,一脉相承而又次第分明:先写昆明茶花的红艳、茂密,令人心醉,使读者联想到祖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面貌特色,次写养花人的劳心劳力、终年辛勤,以此联想到社会主义祖国创业维艰和缔造者的不朽业绩。同时启迪一个重要的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在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再写“童子面茶花”(看花人)的活拨可爱、神采焕发,使读者联想到祖国不仅有美好的现在、艰辛的过去,更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三层意思把祖国的今天、昨天和明天联系起来,显示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结构脉络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长期身处异域,非常怀念祖国;想请画家画一幅能表现祖国“面貌特色” 的画挂在眼前却未能如愿。这一段从结构上说,是为文章的末段蓄势。文章的本意不仅在此写茶花而且在彼写祖国,这一段抒写心情的文字就十分必要:它有力地烘托了散文的主题。

文章第二、三两段写昆明的春色,移步换形,与第一段好象无关。但倾注在天真的狂喜和热情的赞叹中的一往深情,与第一段中孺子对祖国母亲的思恋与倾慕之情仍然是一脉相通的。写春色,是为茶花铺垫;而表现这春色的,又莫过于花。写花,一则写其香,二则写其色,着墨不多,笔下却呈现出“嫣红妮紫开遍” 的动人景象,令人觉着春意盎然。

文章四、五两段写茶花,有点、有面,主次分明。第四段着力写华庭寺前那一棵老茶树,极言其热烈、兴旺,老树新枝,生机勃发。第五段着眼于茶花的多,到处可见。角度不同,重点不一。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安排结构和展开描写方面,体现严谨、 一丝不苟。

文章第六段是过渡段,从写茶花到写养花人,以作者一段内心独白把上下文衔接下来,显得从容、自然。

以下各段着重写作者与普之仁的对话。

写普之仁,除了写他对于栽培茶花的丰富经验以及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外, 更突出写他那质朴平凡的普通劳动者的性格。

文章第十四段中作者的抒情独白,与第六段遥相呼应,揭示了重要的生活哲理。

作者从自己在国外时思念祖国的心情,写到回国后一脚踏进昆明时的感受 ;从昆明的春色,写到华庭寺、黑龙潭等处的茶花;写到养花人的辛勤劳动和他那饱注忧患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