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诸子散文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诸子散文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不等地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再从更大的范围,即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第一个要提的是《论语》。《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的记录者,并没有在文学上追求一定效果的意识,但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第二是《墨子》。《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攻”,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同”、“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墨子》一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第三是《孟子》。《孟子》***7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文坦露,文字通俗流畅,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富有气势。

第四是《庄子》。《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52篇,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15篇,《杂篇》11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周的思想,是以老子为依归。但《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无价值的。对于个人人生,《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

庄子本人既是一个哲学家,又富于诗人气质。因而,《庄子》这部哲学著作,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并且,其文章体制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后代文人在思想上、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另外,诸子散文中比较有影响的还有《荀子》与《韩非子》,它们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

荀子的思想虽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否认天有意志而能主宰人间的事务,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

《荀子》中还有一组称为《赋篇》的文章,它是汉赋的渊源之一。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韩非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但他的文章很有特色,从逻辑的严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还要超过《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