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请问历史上有几个被诛十族的人?

请问历史上有几个被诛十族的人?

2个

事件一:南有方孝孺编辑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1]

方孝孺曾从宋濂学习,他的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但他轻文艺,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信任,凡大政多所咨询,当时《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皆由他总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惠帝廷议讨伐,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于是被杀,宗族亲友株连者数百人。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叫人反复劝他归顺,不听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方反问:“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自焚。”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一面命人继续将方孝孺关押狱中,一面搜捕其亲戚家属等人,以及他的学生,算作十族,押解至京,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一个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是否回心转意。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服于朱棣的淫威。当弟弟方孝友被押到时,方孝孺看着因受自己牵累而行将就戮的弟弟,不觉泪如雨下。方孝友从容吟诗一首,宽慰方孝孺: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也作绝命词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方孝孺被押到南京城聚宝门外磔死,遇难时年仅四十八岁。明代历史地理学家王士性曾评价道:“自古节义之盛无过此一时者。”清代学者齐周华也认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孝孺。无论知与不知,无不义而悲之。”老南京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颈血所溅而成,雨后看血迹石,血色鲜红欲滴,嗅之似犹有血腥味!

孺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上吊自杀,两个女儿年未及笄,一齐投秦淮河自尽,受他牵连被杀的有八百七十三人,入狱和充军流放者达数千。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政的祸根。

事件二:北有景清编辑

景清 (? - 1402年)本姓耿,讹传为景,明陕西邠州宜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今甘肃正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籍。(注:不明白,既然是讹景,为什么长武县的那个村子叫景家河村呢?为什么那个村的人现在还姓景呢?再有,据记载他在真宁县的族人(舅族)姓景,活下来的都是因为改了他姓的缘故,现在有高、石二姓为其族裔。待考!)少年时,聪敏好学,颖慧过人。就读国子监时,借阅同窗某生图书,言定读后即还。他昼临寒窗,夜伴青灯,口而诵,心而记。越数日,某生索要,景清却故意说书是自有的。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景清当着教师之面背诵如流,只字不遗。而同窗却不能背出原句。故教师以为书必是景清所有无疑。师长走后,景清才实言相告:“我和你玩笑戏耍!劝你读书要用苦心,藏书不读有何益处!”说罢奉还原书。师生莫不惊奇,佩服其才思敏捷,强记超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进士及第,以榜眼初任编修,后授御史。他为官作人洒脱豪爽,注重大节,刚直不阿。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太祖召见,命景清任左佥都御史。后来,由于偶尔奏章字误,怀揣印章更改,被给事中弹劾入狱,不久得到赦免。奉诏巡察陕西、四川私茶,授金花知府。惠帝建文初年,景清任北平参议。燕王见他才多识广,议论明晰中肯,非常赏识,遂升迁为御史大夫。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派都御史景清署理北平布政司参议,名为加强北平地方司法监察建设,实为监察燕王府。景清察觉燕王图谋篡国,便与方孝孺、练子宁等结盟起誓,力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带领人马攻陷京城,肆虐杀戮。惠帝自焚,朝臣多同殉国难,景清幸免。

是年六月,成祖(燕王)即位,命景清仍任原职。他只得委曲求全,伺机再图举事。有官员密奏,异星赤色犯帝座。成祖怀疑景清忠于故主,与己不利。八月十五日早朝,各官常服,唯景清身穿红色官袍,成祖见状愈加疑意,命校尉搜查,果然暗藏利刃。景清见事已败露,奋起怒斥:“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吾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震怒,令校卫打牙割舌。景清口吐鲜血,直喷龙案、皇袍。遂被车裂而死,并户灭十族,转相攀染,时人称为“瓜蔓抄”。原籍(真宁)亲属尽受其害,故里村舍成为废墟。宣宗即位,追谥景清为“忠烈公”。孝宗赠谥“忠敏”。

明清两代曾有文人赋诗缅怀。明代昝穆思的《祭景公》写道:“山下孤城水抱流,依然呜咽未曾休;几回欲问中丞事,直恐伤神一段愁。”清代巩我双的《谒景忠烈公祠》写道:“大节分明垂宇宙,甘为瓜蔓尽诛人;辛庄莫惜存五户,短剑空怜未剌秦。”